利用葡萄糖诱导的微生物活性的热耗散和呼吸数据来估计模型参数中编码的微生物性状
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热量是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代表指标,但只有少数模型研究使用热量来量化最大底物吸收率,特定生长率,死亡率,生长效率等微生物特征指标。在这一实验中,构建了一种层次耦合质能平衡模型,利用葡萄糖诱导的微生物活性的热耗散和呼吸数据来估计模型参数中编码的微生物性状。此外,这些模型还用于解释在热量呼吸比(CR)中观察到的差异。使用仅在滞后阶段或整个生长阶段的数据在等温量热仪中测量的热耗散和呼吸速率来参数化四个模型变量。这四种模型分别是:(i)复杂生理模型,(ii)简化生理模型,(iii)滞后期模型,(iv)生长期模型。使用三种参数组合确定模型参数: A)仅使用散热速率,B)仅使用呼吸速率,C)同时使用散热和呼吸速率。假设“最佳”参数估计是使用数据时获得的参数(即数据组合C)。所有的模型变量都能够适应观察到的散热和呼吸速率。与仅使用呼吸速率数据相比,仅使用热耗散数据估计的参数与“最佳”估算值相似,这表明观测到的热耗散速率可以用于约束微生物模型和估算微生物性状。但是,CR变异性不能通过某些模型(例如简化生理模型)很好地模拟,这与预测CR的滞后期和生长期模型相反,表明CR可用于估计分解模型中代谢过程的表现程度。
论文ID
原名:Leveraging energy flows to quantify microbial traits in soils
译名:利用能量流来量化土壤中的微生物特征
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发表时间:2021.4
通讯作者:Arjun Chakrawal
通讯作者单位:斯德哥尔摩大学自然地理系&博林气候研究中心
实验设计
对Ultuna中进行长期土壤有机物实验的土壤样品进行两次取样。两次取样的侧重时间不同,第一次实验侧重于延滞期,第二次是对数生长期。用不同的氮肥或有机改良剂对土壤进行了处理,并且所有处理进行四次重复,从每个重复块中抽取了8个深度为7 cm的子样本,通过2 mm筛子进行筛选,将每个重复块进行复合和混合,分别进行延滞期培养(LPI)实验及生长期培养(GPI)实验。提出了质量和能量平衡模型,以模拟底物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响应所产生的热量和碳通量(图1A)。微生物细胞成分可分为两类,即P组分和U组分。P组分(如核糖体或rRNA、核糖体蛋白等)是生长所必需的,U组分(如次生代谢、保护性色素、储备物质、高亲和力运输系统等)是生存所必需的。生理状态指数r定义了P组分在总微生物C中的比例,表示了微生物生物量的活性组分。底物被遵循Monod动力学的微生物所吸收,具有明显的生长效率Y。因此底物C (CS)、微生物C (CB)和CO2的质量平衡可以写成
底物吸收率U1和U2分别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维持,分别为:
ks和ms为最大底物吸收速率,KM1和KM2分别为生长期和非生长期种群的半饱和常数,r为生理状态指数。Y× ks为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r的控制方程为
其中Krc是生理状态增加速率的半饱和常数。公式描述了当r较低时,随着CS的增加,微生物种群的活性成分增加,但是当r接近时,其生长趋于稳定。当CS减小时,项
也减小,从而导致r减小。散热速率在实验中可以写作
其中Rq是在kJ g-1土壤h-1中的散热速率,而ΔHG和ΔCHS分别为生长种群和非生长种群中代谢反应的焓变(kJ C-mol-1底物)。在后者中,底物是矿化的而不需要生长,因此ΔCHS只是底物的燃烧焓(下标“ C”表示“燃烧”,下标“S”表示“底物”)。当底物(葡萄糖)进行有氧代谢时,微生物的生长反应可以写成
其中γS(对于葡萄糖而言,γS= 4)和γB= 4.2分别是底物和微生物C的还原度。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式只是导致微生物生长的复杂生化反应的宏观化学表示。通过得出的焓平衡并将燃烧焓作为参考状态,我们得出ΔHG,如下所示:
假设所有微生物都属于生长种群,通过固定r=1简化了复杂的生理模型(图1B)。因此,公式(6)变得多余,由此产生的质量和能量平衡如下所示:
图1 (A)底物CS和微生物生物量CB复杂生理模型的示意图。增长和未增长的微生物种群以U1和U2的速率吸收底物。不断增长的种群利用了生长效率为Y的底物(因此生长速率= YU1);相反,非增长种群仅使用底物来维持其生存(因此维护率= U2)。总的CO2产生速率为RCO2 =(1- Y)U1 + U2,总散热速率为Rq =-ΔHGU1-ΔCHSU2,其中ΔHG和ΔCHS分别为生长种群和非生长种群代谢反应的焓变。(B)当增长的种群是微生物生物量的主要形式时,将复杂的生理模型简化为“简化生理模型”,当非增长的种群为主要形式时,简化为“滞后期模型”,当底物不受限制时,简化为“生长期模型”。生理状态r指标控制了总微生物C在生长和非生长种群中的比例。除了只校准过的生长期模型外,这三种模型都是使用生长期和滞后期孵化实验的观测数据集进行校准和验证的。
表1 不同模型变量、数据源和估计参数列表的校准和验证方法。
结果
讨论
评论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