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脑卒中后由于神经功能缺损的部位、大小、性质的不同,可出现偏瘫、偏盲、吞咽障碍、构音障碍等问题,研究显示脑卒中后3d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2%~65%。
患者脑卒中后由于神经功能缺损的部位、大小、性质的不同,可出现偏瘫、偏盲、吞咽障碍、构音障碍等问题,研究显示脑卒中后3d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2%~65%。为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及维持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医护人员常使用留置胃管来提供患者所需的食物和水分,但长时间留置胃管也会产生如:反流、误吸、坠积性肺炎、胃潴留、腹泻等并发症。因此,早期安全地拔出胃管就显得非常重要。
美国公共关系专家罗宾逊(Edwardj Robinson)将公共关系看做五个阶段组成的一个连续统一体。基于我科将五步工作法运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胃管的拔除,现报告如下:
一、分析问题:为什么要拔出胃管
1 )长时间留置胃管增加患者心理压力。
2 )长期留置胃管有可能导致鼻咽食道黏膜受损,让鼻咽部发生感染。甚至引起误吸以及肺炎等并发症。
3 )留置胃管也增加了护理的难度 。
二、制定解决问题办法:评估患者吞咽情况、评估患者能否拔出胃管
1 )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 Standardized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 ),量表分为 3 个步骤,根据 临床检查 + 饮水测试 + 正常进食进行评定。
2 )根据评定结果判断可否拔出胃管 。
三、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拔管前训练
1 )协助病人每日晨晚用柔软小牙刷刷牙,动作轻柔,刷牙后用温开水漱口,开始时滴少许冷开水于健侧颊部,活动腮部,把水吐出。呛咳不明显时逐渐增加漱口水量。
2 )口腔吞咽肌活动训练,张口深呼吸 ( 腹式 ) ,呼气时做咳嗽动作;伸舌,向外左右上下各方向活动,尽量往外伸;咀嚼,向病人示范咀嚼动作,嘱病人跟着做;吞咽,先向病人示范吞咽动作,然后让病人跟着做,练习数遍后用滴管往口腔健侧滴入 1~2 滴温开水,让病人慢慢吞下,若吞下后呛咳不明显即逐渐增加,以上训练每日 1~2 次,每次 20~30min 。
3 )吞流质训练,当病人插胃管能吞下半匙温开水时,让病人试吞流质食物 ( 糊状食物 ) 。方法是:用小汤匙把 1~2ml 的糊状食物倒于健侧口颊部,让病人用健侧带患侧把食物送到咽部,慢慢吞下,无不适时逐渐增加喂食量。食物应温度适中、密度均一、适当粘性、不易残留、清淡糊状食物,如稠粥、米糊等 。
四、评价效果:训练后可否拔出胃管
经过拔管前训练后,当病人插胃管训练能每餐吞下200ml以上的流食,且连续两天无任何不适,无呛咳的症状,可以拔除胃管。
五、校正效果:拔管后护士及家属需持续跟进
护士:
1 )仍然需吞咽功能训练直至完全代偿恢复。
2 )拔管后指导进食流食食物 ( 糊状食物 ) , 1-2 天改半流饮食。
3 )适当控制食量,预防消化不良,根据情况适当静脉输液补充能量。
4 )做好病情观察和综合治疗。
家属:
1 )家属积极配合准备适宜食物,不能追求进食的量。
2 )家属需掌握喂食方法,防止喂食不当引起误吸甚至肺炎等并发症。 运用五步工作法 拔除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胃管,可以避免拔管后患者进食量少或不能进食,以及因进食不当引起呛咳等不良反应,避免重新留置胃管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章帆 杜晓亮)
参考文献
[1]朱美红,时美芳,万里红,金妹.吞咽-摄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3):294-297. [2]刘华华,蒋红,施煜,时玉婷等.护士识别与管理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循证护理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6,17(31):51-53. [3]高尚谦,郭海玲,王芳等.基于指南的脑卒中吞咽困难识别与管理的循证实践方案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45-50.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