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场最强赛道解读②:CXO还能涨几年?
CXO堪称全市场最强赛道,从七龙珠(药明生物、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凯莱英、昭衍新药、药石科技)到尾部公司博腾股份、九洲药业、美迪西持续处于高景气度中,全行业无差别上涨,低门槛高增长,这正是周期性特征。
当成长预期被怀疑时,药石科技差点20CM跌停,预演了周期股血腥的一面。
高景气周期还要持续多久?由盛入衰的前兆是什么?哪些CXO 公司可以抗御周期?
2月21日
[问]2020年国内股权投资中生物医药排第一,是否意味着这些新生代药企将来会有很多新药出来,带给临床龙头泰格医药源源不断的业务?
[答]阿基米德君:这种情况利好所有CXO,泰格强势还有两个原因:临床研究领域一家独大,享受溢价;投资众多有潜力初创公司,在创新药产业链中处于控制地位。
3月1日
[问]今天CXO板块大幅跑赢医疗服务,是因为医疗服务行业的景气度不如CXO?
[答]阿基米德君:前面说过如果市场反弹,CXO可能是表现最好的,高估值不完全是抱团所致,有高增长支撑。医疗服务板块暂时在寻找估值中枢。
各个板块节奏不一样,一天表现不能判断景气度。
康龙化成产能布局
3月1日
[问]康龙化成1.2亿美元收购的公司怎么样?
[答]阿基米德君:康龙化成收购艾伯维旗下位于英国的先进生物药生产基地。
艾伯维深耕生物药,是阿达木单抗的原研厂家。阿达木单抗是全球第一畅销药,2020年前三季度销售额为146.8亿美元。
康龙化成通过此次收购,获得生物制剂(大分子药物)和细胞和基因疗法(CGT)的研究、开发、商业化能力。
此次交易与康龙化成近期收购美国Absorption Systems高度协同,旨在打造从临床前研究、产品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CGT服务大平台。
这种模式比投资生物科技初创公司获得收益更有持续性,康龙化成通过收购扩充内生成长能力,并且介入最先进疗法。
3月4日
[问]您提到过在临床CRO领域,泰格医药优势过于明显,只有老大,甚至没有老二,可以享受龙头溢价,最后也应认识到,受制于医院资源,临床研究天花板不高,增长明显放缓。请问天花板不高怎么理解?
[答]阿基米德君:原因有说明,受制于医院资源。
临床研究对人力极为依赖,可谓人海战术,不仅是研究人员数量大,对医生、病人的需求量也很大。
重磅药物临床需要所在领域重点医院科室、全国顶级专家牵头开展,进行学术背书,这些资源都是稀缺的,没有增量。
所有新药研发都是基于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基本上只能在三甲医院才能找到足够的病人,甚至部分只能在知名医院进行,比如某一种癌症病人、某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只有少数医院才有。这些资源是固定有限的,泰格有先发优势,圈地运动早就完成了,还能到哪里去找新资源?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说泰格是老大,没有老二,因为老二无法凭空变出医院和病人来。
现在国内同靶点药物临床扎堆,进度慢的药企连病人都快招募不到了。
3月4日
[问]请教一个初级问题,为什么说CDMO中海外业务占比大的更好?国内创新药行业爆发带来的增量不是更大吗?
[答]阿基米德君:国内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各阶段研发费用仅为发达国家30%-60%,承接欧美CDMO业务转移,以跨国大药厂的体量,带来的增量更大。
国内有系统性优势的大药厂,外包生产很少,恒瑞医药只有糖尿病药物有外包。国内中小创新药企有强烈的外包需求,商业化阶段的药物只有几个,甚至一个。
大部分CXO光靠国内药企业务根本吃不饱。
海外收入占比高(50%以上)的CDMO,暂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天花板也高,未来受国内创新药景气周期消退的影响也小。
美迪西承接的初创、中小药企的业务占比70%。
药明康德产能布局
3月6日
[问]维亚生物长期成长性怎么看?
[答]阿基米德君:维亚生物的发展路径不同于一般医药CXO,将传统的CRO服务换现金(CFS)模式与独有的服务换股权(EFS)模式相结合,投资超过60家初创企业,平均每家企业持有股权25%,总计109个管线产品。您问我其他CXO怎么样,我会给出确定性答案,但对维亚生物看不透。
市场对公司商业模式存在疑虑,导致估值持续显著低估。
维亚生物依靠药筛技术平台起家,靠单一技术平台做大不可行,天花板较低,出路是一体化拓展,所以接连收购小分子CMO朗华制药、药物化学CRO信实生物及在杭州打造孵化基地。
朗华已经于2020年11月并表,2020年完成CDMO项目33个,其中大部分来自BigPharma.
从药筛服务(CRO)向全服务链(CRO+CDMO)拓展,维亚生物的确定性是否清晰,决定于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搭建进度。
3月15日
[问]有朋友非常看好药石科技,每个月跑2次上市公司,看到千亿市值,您怎么看?
[答]阿基米德君:药石科技属于CXO一线阵营,从分子砌块向下游CDMO拓展,与自有高技术附加值工艺研发能力及规模化生产能力深度结合,跨越式发展可提供极大弹性业绩。市场对CDMO产能扩张寄予厚望。
3月16日
[问]可以分析下普洛药业吗,财务稳健,团队比较专业,业绩上也有潜力增长点,不知道怎么样?
[答]阿基米德君:今年业绩对应估值28倍,基本合理。
普洛药业的逻辑在于向CDMO转型,今年是拐点。
2020年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47.6%,利润率10.4%,上市以来最高水平,公司处于爬坡向好趋势。
普洛药业与九洲药业一样,也是浙江企业。掌门人祝方猛是浙大化学分析硕士生,70后,年富力强。2020年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6.1%,毛利率同比上升4.3pct,达到41.6%。综合考虑公司CDMO技术平台的质地及项目转移节奏,未来CDMO业务净利润率仍有提升空间。
公司新报价CDMO项目有540个;正在进行的CDMO项目有200个,其中研发服务项目88个,商业化人用药项目74个,商业化兽药项目25个,其他商业化项目13个。项目数较上年同期增长40%左右,其中临床前及Ⅰ期、Ⅱ期项目增加较为明显,说明研发能力明显提升,可为后端CMO导流。2020年公司CDMO库存量同比增长90%,CDMO业务的收入中,95%都来自国外客户,产品、客户结构梯队奠定2021-2022年CDMO业务的持续高增长。
CDMO可谓爆发状态,打开长期订单增长天花板。未来几年,CDMO 产能会快速扩张,3 个大车间在建,上海第二栋实验楼装修中,预计今年夏天投入使用。生物实验室已完成,安全实验室已经投入使用,分析测试中心4月份投入使用,另外两个实验室在建设中,年底投入使用。还计划在横店计划建设一个8000平方的CDMO实验室,可容纳500个人,未来五年左右,上海研发人员要增加到500人,CDMO 业务整体研发人员目标是1000人。
普洛药业处于CMO向CDMO过渡转型过程中,本质还是原料药企,拥有成长性的同时,也有周期性,注意股价的单边趋势性。
药明生物产能布局
3月17日
[问]请问怎么看待药明生物收购辉瑞中国生物药原液和制剂生产基地?背后的目的和对未来的展望是什么?
[答]阿基米德君:订单太多,产能跟不上,通过收购可快速扩产,迅速提升药明生物原液和制剂产能,满足激增的商业化生产服务需求。
此次收购的生物药生产基地面积达五万平方米,于2018年投入GMP生产,包括一条原液生产线和两条制剂生产线。此次收购交易完成后,药明生物将新增原液二十厂(MFG20,2x2000升,并将拓展至4x2000升)、制剂九厂(DP9,西林瓶)和制剂十厂(DP10,预充针)。
3月18日
[问]某医药研究机构认为CXO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如果行业周期从强走到弱,CXO行业可以从哪几个财务指标能看出来?
[答]阿基米德君:预计2028年亚太地区CDMO市场份额达到34%,接近北美(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这可能是峰值,欧洲、印度分割剩下的份额。
CDMO高景气周期,国内承接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生产转移的趋势,预计可维持到2028年,会诞生几家世界级公司。
但是,以几家CXO头部公司疯狂扩张产能的速度,这一趋势必然大幅提前走完,不会有所谓的慢牛。
这里有一个隐形的囚徒困境,每一家都会争相用更大的盘子去装剩下的蛋糕,有钱不赚,过期作废。
中小CXO还要受到创新药泡沫消退的影响。
靠财务指标来判断周期转换已经迟了,密切关注Biotech上市破发情况,以及一级市场融资失败或缩水的迹象。
药明生物是CXO总龙头,原计划2021-2024年产能增至14万升、23.5万升、30万升和43万升,可作为重要风向标。
跟踪所有CXO的产能扩张进度及利用率,如果出现异动,需及时应对。
同时,CXO并非强周期行业,波动不会像煤炭、有色、钢铁那么明显。
海外收入占比高的企业,受到国内创新药泡沫的影响小。后端CDMO相对泡沫也小,有更多药物生产刚需因素。主营业务利润占比高的企业,与投资创新药初创公司股权收益的关联也小。
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凯莱英89%,康龙化成87%,药明康德77%,药石科技70%,药明生物65%,泰格医药43%,昭衍新药7%,美迪西来自中小药企的收入占比70%。
积极介入前沿领域,工程抗体、小核酸、细胞治疗、基因治疗、mRNA,有高成长性,周期性也会变弱。
一体化全产业链的平台型公司,可在一定程度上平滑周期波动。
3月18日
[问]请问睿智医药的董事长被刑拘对公司影响大吗?这公司今年有没有可能走出拐点?
[答]阿基米德君:影响挺大的。今年拐点的可能性也存在,但CXO有很多确定性强的公司可选择。
睿智医药以前分析过。
刚才有人说狗都知道CXO很强势,哈哈哈。选中强的也许是运气,但事先能把差的挑出来就不是运气了。CXO中仅有两个差的,睿智医药和成都先导,早就被识别,并排除在投资范围外。
3月24日
[问]药石科技是怎么回事?这样放量下跌。
[答]阿基米德君:有一份电话会议纪要流出。
管理层被反复问到增速和CDMO产能的问题,这是市场最关心的。CXO的投资逻辑就是高增速,行业未来最看好的就是CDMO。各家都在积极扩大产能,看药明就知道。
但是药石科技管理层态度比较审慎,对产能布局前瞻性不足,也可能推进有难度。
去年因为产能限制,收入端没有体现出来很好的增速,管理层表示暂时无解。
管理层还说,今年招了不少人,但需要培训时间。这一块不是为了贡献业绩,是为了丰富公司的项目。山东药石的制剂车间贡献利润应该还需要几年时间。
大幅下跌可能是年报和一季报不如预期,最后需要出来再确认。
在行业红利期,过于稳健会被市场视为保守,没有进取心。
CXO有一定周期性,这次相当于预演,双杀起来是很恐怖的,建议对景气度保持紧密跟踪,在标的选择和仓位配置上更加均衡稳健。
3月28日
[问]药明生物拟与合全药业成立合资公司,从事抗体偶联药物的合同开发与生产,长期而言对药明生物是利空。相当于超级重磅的赛道拿出40%利润分给了药明康德,请问可以这样解读吗?
[答]阿基米德君:药明生物和合全药业一直有合作ADC业务。
2019年10月,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CEO)陈智胜表示,药明生物计划打造ADC药物一站式服务体系,即在药明生物无锡马山基地生产抗体,在上海金山由合全药业负责小分子毒素生产,最后在药明生物无锡高新区基地完成偶联和制剂灌装/冻干,200公里以内解决所有问题。
双方成立公司可强化在ADC领域的优势,在资本市场上,药明康德有了明确的ADC概念,肯定是利好。
药明生物热度够高,为了避免药明康德落后产能的形象,资本方在做平衡。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