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磁力珠,家长莫要忽视!

2021
04/07

+
分享
评论
麻醉MedicalGroup
A-
A+

我们不反对孩子玩一些智力玩具,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每天的门诊,无奇不有。作为麻醉科医生,似乎是手术室内的“内科医生”,但与腔镜室医师配合完成胃肠镜的时候,也会经常见到令人吃惊、甚至难以置信的事情。

正当我忙着苏醒第一个肠镜患者的时候,门外一阵嘈杂声吸引了我的注意。看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睡得呼呼香,我就借机趴在门口看了一眼。

在断断续续的连哭带嚎声中,我听出了大概:原来,她三岁的儿子误吞了磁力珠。“磁力珠”这个词,对于我这个70后来说,几乎是完全陌生的。于是,我迅速抄起手机查询了一下。

网上信息显示:磁力珠也被叫做磁力巴克球,是一种直径约五毫米,具有磁性,可以相互吸引排列,组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小球。磁力珠小巧精致,闪闪发亮,有的五颜六色就像糖果,非常容易吸引孩子好奇的目光。现在常被用于制作成玩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尤其是男孩子更是喜欢这类玩具。

巧合的是,网上赫然有一例相似的病例:同样是三岁、同样是磁力珠。这说明,这类玩具,真的有可能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玩具。至少,对于尚缺乏判断力的小孩来说,应当是具有危险性的。

他们的风险,共同之处在于,小孩子很容易把它们吞下去。

这则来自《河北青年报》的文章《3岁男童吞下32颗磁力珠,在体内串成串!肠道多处穿孔,卷成麻花》,光看题目,就让人触目惊心。回头再看看这个懵懂的小男孩,心里的担心又增加了一层。

不由自主的,我们这些人都觉得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如果不抓紧把磁力珠取出来,后果可能真的不堪设想。试想一下,在体外的时候,这些珠子就能以不同形状存在。关键的是,它们之间“强大”的吸力,很有可能夹住一些重要的组织,例如肠壁或者血管。不论夹到什么,都可能导致缺血的发生。因此,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尚不知危险的娃娃,看到我们要给他打点滴,突然就哇哇大哭起来。他哪里知道,我们是在救他。

如果想顺利取出磁力珠,麻醉是关键的一环。成人也许能配合,但小孩是不可能配合的。于是,我准备为他实施静脉全麻。但是,点滴如果打不上,一切都是无从下手。

如果是在手术室,我完全可以通过不扎点滴、直接口面罩吸入的方式麻倒他。但是,门诊胃镜室设备简陋,根本不具备这样方案的条件。于是,我的大脑快速思考如何麻倒他。

正在我思考之际,护士还是很给力的。虽然小孩“张牙舞爪”的不让扎,但护士还是在“运动战”中成功打好了点滴。

有了点滴,就没有再犹豫的理由了:一管子麻药推下去,几个数的时间就睡过去了。

另一边,护士早已准备好了胃镜和相应的取异物钳子之类的器械。

然而,令大家大失所望的是,胃里只找到了几颗,和孩子妈妈说的数量相去甚远。

没办法,在以最快的时间取出这几颗之后,我们把小孩送去了CT室。

当然,这期间我已经把麻药停了。长时间的麻醉,没有必要,也有可能影响到三岁以下孩子的智力发育。虽然目前尚无明显的证据表明,麻醉与三岁以下孩子智力的影响关系,但我们还是要尽量避免,不能让孩子成为无辜的试验品。

CT显示,大量的磁力珠已经进入了大肠。

于是,我们迅速把孩子推回腔镜室。在二次麻醉下,顺利取出了余下的所有磁力珠。

这里虽然描述的简单,但当时大家的紧张以及每一颗磁力珠的不配合取出,只有我们在场的这些医护人员知道。

在这里,我们给各位家长一个忠告:我们不反对孩子玩一些智力玩具,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磁力珠,腔镜室,家长,危险,智力,玩具,麻醉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