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修复三大常见误区,你踩了吗?

2021
04/01

+
分享
评论
XFT讯丰通医疗
A-
A+

盆底肌修复有没有用?很多产后女性都关心着这一问题。有资料显示,高达有80%的产后妇女和90%的已婚女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肌松弛。当盆底肌出现损伤后,有可能会表现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各种症状,比如: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性生活不满意等等。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盆底肌松弛?


导致盆底损伤的原因有很多,男女都会出现盆底松弛的情况,男性盆底松弛一般可能是因为肥胖;而女性盆底受损的成因则更为复杂,怀孕分娩是导致盆底肌松弛的主要原因。


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所以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而在我国,对盆底康复知识普及方面还远远不足,在很多人在纠结要不要做盆底修复的时候,以下有关盆底肌肉预防和治疗的三大常见误区,千万别中招!


误区一:我又没生过孩子,盆底康复与我无关!

“我又没生过孩子,盆底康复与我有关吗?”很多未婚未孕的年轻女性都如是说,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除了生育,比如便秘、高冲击运动、慢性咳嗽等也会导致我们的腹压增加,从而也会引起盆底松弛。再有,随着年龄的增加,盆腔部位的支持结构也会在慢慢发生变化,盆底松弛的情况也容易发生。凯格尔运动是一种常用的改善盆底肌受损的方法。(点击下图,查看凯格尔具体训练方法)


误区二:生完宝宝没必要做盆底康复!

很多妈妈对盆底修复治疗持有怀疑的态度,因为自己的妈妈或者婆婆也都是没有做任何盆底康复过来的,盆底康复训练甚至很多妈妈都不明所以。生完孩子真的需要做盆底康复吗?


在妊娠期时随着子宫增大,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以及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从而增加了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风险。


此外,难产、器械助产等情况也容易造成压力性尿失禁。更有甚者还会出现盆腔脏器脱垂、膀胱脱垂、产后尿潴留等疾病,导致产后性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建议出现这种情况的产后妈妈尽早去医院进行盆底评估筛查并积极展开盆底康复训练。


误区三:盆底康复一定要去医院治疗!

但是盆底肌的康复训练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吗?


那可不一定。盆底功能受损的治疗通常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治疗手术主要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这些可以使受损伤的盆底肌肉、神经得到有效放松科学恢复。其中,电刺激疗法是目前盆底肌康复中最常用的理疗方式之一。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盆底肌,修复,松弛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