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骨折
【病因】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均可致本骨折,局部疼痛明显,可以有活动受限,肿胀,视骨折的类型及并发伤不同而酌情采取相应措施。
【临床表现】
1. 疼痛 局部疼痛明显。
2. 肿胀 其解剖部位浅表,故局部肿胀显而易见,多伴有皮下淤血或血肿形成。
3. 活动受限 外展及上举动作受限,无移位骨折者较轻,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骨折者则较明显。
4.其他 除注意有无伴发骨折外,尚应注意有无臂丛损伤。
【辅助检查】
X线平片。
【诊断】
诊断依据:
1.外伤史 注意外力的方向。
2.临床表现 以肩峰局部为明显。
3.X 线平片 均应拍摄后前位、斜位及腋窝位,如此可较全面地了解骨折的类型及特点。
【处理原则】
1. 无移位者 将患肢用三角巾或一般吊带制动即可。
2. 可手法复位者 指通过使患肢屈肘、贴胸后,由肘部向上加压可达复位目的者,可采用肩-肘-胸石膏固定,一般持续固定4~6 周。
3.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对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行开放复位+张力带固定。
【护理问题】
1.疼痛与骨折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后制动有关
3.关节僵硬骨折后固定有关
【护理措施】
1.缓解疼痛,移动患者时协助患者托付固定患肢,动作轻柔。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
2.在别人协助情况下可活动其他肢体。
3.伤后一周患侧肢体避免活动,一周后逐渐开始伸指、握拳等。
脑 挫 裂 伤
脑挫裂伤是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挫伤及脑裂伤。前者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完整;后者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二者常同时存在,合称为脑挫裂伤。
【病理生理】
脑挫裂伤可单发,也可多发,好发于额极、颞极及其基底。因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细胞直接受损,引起细胞毒性脑水肿。外伤性脑水肿反应多在伤后3-7日内,此期间易发生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伤情较轻者,脑水肿可逐渐消退,广泛的脑缺氧及脑挫裂伤可导致弥漫性或局限性的外伤性脑萎缩。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一般伤后立即出现昏迷,其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损伤程度、范围直接相关。
2.局灶症状和体征 语言中枢损伤出现失语,运动区损伤出现锥体束征、肢体抽搐、偏瘫等。
3.头痛、呕吐 颅内压增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有关。
4.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因继发颅内血肿或脑水肿所致。
【辅助检查】
CT检查是首选项目,可了解脑挫裂伤的部位、范围及脑水肿的程度,还可了解脑室受压及中红结构移位等情况。MRI检查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处理原则】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减轻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反应,预防并发症。
1、 非手术治疗
(1)一般处理
1)静卧、休息,床头抬高15º--30º,宜取侧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
3)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4)应用抗菌药预防感染。
5)对症处理,如镇静、止痛、抗癫痫等。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防治脑水肿 是治疗脑挫裂伤的关键。可采用脱水、激素或过度换气等治疗对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吸氧、限制液体入量;冬眠低温疗法隆低脑代谢率等。
(3)促进脑功能恢复 应用营养神经药物,以供应能量、改善细胞代谢和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2、手术治疗 颅内压增高明显甚至出现脑疝迹象时,应作脑减压术或局部病灶清除术。
【护理评估】
1、 健康史及相关因素:受伤史及现场情况、既往史
2、 身体状况:局部和全身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脑损伤后意识不清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脑损伤后高代谢、呕吐、高热等有关。
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脑损伤后意识和肢体功能障碍及和期卧床有关。
4.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蛛网膜下隙出血、癫痫发作、消化道出血。
【护理目标】
1.病人呼吸道保持通畅,呼吸平稳,无误吸发生。
2.病人营养状态维持良好。
3.病人未现因活动受限引起的并发症。
4.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同现并发症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 体位:深昏迷病人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利口腔内分泌物排出。
(2)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其他血污。
(3) 开放气道。
(4) 加强气近插管、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5) 预防感染
2.加强营养 必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轻机体损耗。
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 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消瘦者伤后初期及高热者常需每小时翻身,长期昏迷、一般情况较好者可每3-4小时翻身一次。
(2) 泌尿系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留置水管过程中,加强会阴部护理,夹闭导尿管并定时放尿以训练膀胱贮尿功能。
(3) 肺部感染: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期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中呼吸道感染。
(4) 暴露性角膜炎。
(5) 废用综合征:应保持病人肢体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四肢关节被动活动及肌按摩2-3次,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
4、 消除脑水肿,预防和处理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1) 体位:抬高床头15º-30º,以利脑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 病情观察和记录
1) 意识:意识障碍是脑损伤病人最常见的变化之一。
2) 生命体征:病人伤后可出现持续的生命体征紊乱。监测时,应先测呼吸,再没肪搏,最后测血压。若伤后血压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发生。
3) 瞳孔变化: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或去皮质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表现;双侧瞳孔大小形状多变、对光反应消失,伴眼球分离中移位,多为中脑损伤;观察瞳孔时应注意某些药物、剧痛、惊骇等也会影响瞳孔变化,如吗啡、氯丙嗪可使瞳孔缩小,阿托品、麻黄碱可使瞳孔放大。
【护理评价】
1、 病人呼吸是否平稳,有无误吸发生。
2、 病人的营养状态如何,营养素供给是否得到保证。
3、 病人是否出现长期卧床造成的并发症。
4、 病人是否出现并发症,若出现是否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健康教育】
1、 心理指导 对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的病人应给予适当解释和宽慰,使其树立信心。
2、 外伤性癫痫病人定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不可突然中断服药,不能单独外出、登高、游泳等,以防意外。
3、 康复训练 脑损伤后遗留的语言、运动或智力障碍在伤后1---2年内有部分恢复的可能,协助病人制定康复计划,进行废损功能训练,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纳洛酮编辑 来源: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