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皮肤疾病:
许多皮肤病可以引起瘙痒,临床上常见的如皮肤干燥、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慢性单纯性苔藓、荨麻疹、免疫性大疱病、皮肤癣菌、疥疮、阴虱病、烧伤、瘢痕以及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 。

② 系统性疾病:
某些系统性疾病可引起瘙痒,如肾功能衰竭、胆汁淤积症、糖尿病、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蕈样肉芽肿、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浆细胞病和胃类癌 )等。另外,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病、药物也是引起瘙痒的常见原因 。

③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功能障碍也可以引起瘙痒,如瘙痒症、感觉异常性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④ 精神性瘙痒:
发性或局限性瘙痒可发生在精神疾病或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中。如心理应激、妄想症等。
02 仅有轻度瘙痒怎么办?
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非常多。大部分都与皮肤干燥、过度洗涤、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可在家按照如下方式护肤看是否能够缓解,如短时间不能缓解,建议门诊就诊。
1.避免一切诱发或加重瘙痒因素
如常见的干燥气候、热环境、饮酒、过度洗浴、接触各种刺激物或过敏原、精神紧张、焦虑等因素。

2.戒断 “瘙痒-搔抓”的恶性循坏
瘙痒会引起人搔抓的欲望,往往越抓越痒,所以要停止搔抓。如瘙痒不能控制,可先外用含有薄荷樟脑成分的药膏暂时止痒如还不能控制,建议到医院就诊。根据瘙痒程度医生会开具外用或口服药物止痒。
3. 健康护肤方式
健康科学的护肤方式,能够缓解甚至治愈瘙痒症状 。
① 无皮损的皮肤健康护肤方式 :
秋冬季护肤,适当做"减法", 即适当减少每周洗澡频率,建议洗浴次数3次/周左右。而春夏护肤方式,应适当做" 加法“适当增加洗浴次数,及时洗掉排泄的汗溃,避免夏季引发的皮肤疾病。推荐每天1次洗浴。
健康护肤应注意:①每次淋浴时间:10分钟内。②沐浴温度控制:体感稍热,避免用特别烫的水洗浴。③洗浴后及时保湿:洗浴后用毛巾轻轻擦拭皮肤。3分钟内全身涂抹保湿乳。④避免使用搓澡巾等揉擦皮肤。
②有皮损皮肤的护肤方式 :
如皮损有渗液,先去皮肤科门诊就诊,湿敷不渗液后按照正常肌肤护肤;其他皮损按照正常肌肤护肤即可。治疗药物与保湿乳顺序无严格要求。
4. 洗涤产品选择
不要使用皂基等碱性洗涤产品,此类产品可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引起皮肤干燥,加重瘙痒症状;选用低PH值的酸性洗涤产品清洗,春夏甚至可不使用洗涤产品。
5. 身体保湿乳的选泽
选择不含香料的无香味低敏性保湿剂;选择含有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游离胆固醇、维生素E、尿素类等成分的保湿剂。
03 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就诊?
1. 经过科学的护肤方式,瘙痒不能缓解或进一步加重。
2. 存在原发性皮损,需要进一步找皮肤科医生诊治皮肤疾病。
3.没有原发皮损或只有继发性皮损(抓挠所致皮肤破损、色素沉着过度或苔藓样变),通过科学护肤不能控制的瘙痒患者,必须考虑系统性、神经性或精神性病因引起的瘙痒。
此类患者可先去皮肤科门诊就诊初步评估瘙痒类型及病因。如发现系统疾病或神经精神类疾病线索,应去其他相应的专科就诊,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04 皮肤瘙痒在医生的指导下应该做哪些检查?
1.皮肤疾病引起的瘙痒:
皮肤疾病引起的瘙痒,可能是继发于皮肤病的一个症状,对于这类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病即可很好地控制瘙痒症状,所以确诊皮肤疾病非常重要。临床医生对于不同的皮肤疾病,可能需要做不同的检查。常见的包括:

①皮肤划痕症试验 , 确定是否有人工荨麻诊;
②对于一些常见的皮肤感染,如浅表真菌感染、疥疮等也需要相应的检查以便确诊;
③必要时行皮肤活检,确诊原发疾病,如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不常见的皮肤疾病确诊。其他必要的检查如过敏原检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直接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等。
2. 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类疾病引起的瘙痒:
详细的病史,包括瘙痒的部位、持续时间、加重缓解因素等。除了瘙痒性质的相关病史外,以下检查可能对诊治也有 帮助: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甲功五项、传染病筛查(HIV、乙肝、丙肝、梅毒等检查)、胸部CT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等。
05 对于皮肤瘙痒医生能够提供哪些治疗手段
1.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瘙痒的外用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皮损有大量渗出、水疱时可用3%硼酸溶液等冷湿敷,有糜烂而渗出不多可用氧化锌油。
合并感染者可选用含抗菌药的外用制剂。角化型皮损可外用维A酸类药物如0.1%维A酸乳膏、他扎罗汀等。但每种药物都有 一定的副作用,必须在临床医生指导下使用。
2.物理治疗
光疗是系统药物治疗失效或其他止痒治疗无效时唯一而且最佳的治疗手段。光疗对抗炎介质或免疫抑制因子的调节,抗增生作用以及促肥大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止痒作用。
紫外线治疗已被证明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霍奇金淋巴瘤和不明原因全身泛发瘙痒有治疗作用,且已经成为不能全身涂抹药物 的老年患者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瘙痒的二线治疗方法。
PUVA对结节性痒疹及水源性瘙痒疗效确切。UVB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所引起的瘙痒、胆汁瘀积性瘙痒的治疗也有效。
3. 系统药物
治疗根据瘙痒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有很多药物可用于瘙痒的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辣椒辣素、阿片受体激动剂和桔抗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物、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
4.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已经成为有身心疾病及抑郁患者的首选治疗,心理治疗联合行为治疗可以有效的阻止瘙痒-搔抓循环,但缺少大量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
小结: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皮肤痛痒是皮肤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在进行科学护肤后瘙痒不能缓解。一定要找皮肤科医生诊治 。
参考文献:
[1]沈柱,刘玉峰.瘙痒发生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7):415-417.
[2]崔勇,于瑞星.皮肤瘙痒怎么办?[J].中老年保健,2020,12(12):12-13.
[3]康晓静,丁媛.慢性瘙痒的系统治疗[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5,32(6):617-621.
[4]廖万清,朱宇.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6):555-557.
[5]晋红中.慢性瘙痒的临床处理原则[J].皮肤病与性病,2017,39(4):254.
[6]王华.特应性皮肤瘙痒[J].皮肤病与性病,2017,39(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