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徐医附院麻醉科”授权转载
接受非心胸非产科手术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管理:系统回顾和专家共识声明
摘要
背景
接受外科手术麻醉的肺动脉高压(PH)患者,特别是在患有肺动脉高压(PAH)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患者中,包括死亡在内的并发症风险大大增加。静脉麻醉药物也对PH患者构成风险,包括心动过速,低血压,体液转移和肺血管阻力增加(PH危机)在内的生理变化,可导致急性右心室代偿失调和死亡。
方法
对接受非心胸和非产科手术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包括需要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我们审查了指导手术风险,风险评估,术前优化和围手术期管理的可用证据,并确定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结果
在接受非心胸和非产科择期手术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中,术后30天的死亡率在2%至18%之间,急诊手术中则增加到15-50%,并发症和死亡通常与急性右心室衰竭有关。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手术因素和患者因素,尤其是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标志(例如,肺血流动力学,不良的运动表现和右心室功能障碍。大多数研究强调个体化术前风险评估和优化以及高级围手术期规划的重要性。
结论
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在专科和非专科心胸中心进行手术,我们需要一种系统的、基于证据的、多学科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充分的风险分层和量身定制的围手术期计划至关重要。
接受全身麻醉以进行外科手术或其他手术的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致命并发症风险增加。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以及机械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的使用会对肺血流动力学产生灾难性后果,导致急性右心室代偿失调和心脏骤停。术后腹胀、液体转移和疼痛也会对右心室性能和心输出量产生负面影响。即使在专科中心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患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仍明显高于未患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筛选患者、考虑非手术选择、尽可能不使用全身麻醉、优化胃肠外营养药物、适当和及时转换为非肠内治疗以及由熟悉胃肠外营养的麻醉医师进行术中护理,可能对改善这些高危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我们概述了肺动脉高压及其与麻醉和手术应激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此外,我们系统回顾了对接受大手术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研究,并根据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提供了专家建议。
文中图示
图1 方法
从6500多份确定的出版物(PubMed和EMBASE)中,筛选出1801份摘要,其中13份是对接受手术的成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研究,8份是对接受内窥镜检查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研究。此外,还选择了16篇相关综述文章和5篇案例报告。
表1 肺动脉高压的最新分类和定义
肺动脉高压(PH)定义为右心导管(RHC)检测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大于或等于25mmHg,在2018年的肺动脉高压世界研讨会上,将mPAP上限降低至20mmHg。患有PH的患者根据血流动力学,病因和病理学特征分为五个临床压组。
表2
用于预测肺动脉高压死亡率并相应加强治疗的变量
可适用于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将术前肺动脉高压治疗优化目标定为“低风险”栏。
表3 围手术期对右心室和肺循环的潜在影响
表4 接受普通非心脏非产科手术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研究
图2 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前应考虑的问题
术前规划
术前风险评估
在哪里进行手术
知情同意
对PAH疗法进行围手术优化
围手术监测
术中管理
术后管理
PH危机的管理
体外膜氧合、移植、心肺复苏
如何管理多学科团队
结论
在对已知患有肺动脉高压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内窥镜手术或其他手术时,应仔细考虑风险和益处。这种侵入性手术应在专业的肺动脉高压和心脏中心(PHS)进行,在那里可以采取结构化的围手术期多学科方法,进行术前优化、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并发症管理,包括肺动脉高压危机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如果由于手术的紧迫性,不可能进行仔细的计划并将其转移到专业的PHS中心,则应寻求PHS团队的术前建议,以指导当地团队并帮助其规避风险。
原文传递
Laura C. Price, Guillermo Martinez, Aimee Bram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undergoing non-cardiothoracic, non-obstetric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Volume 126, Issue 4,2021, Pages 774-790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