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C效应强于IgG,IgA成药难点和工程改造!
IgA
IgG和IgA1、IgA2结构示意图(文献3)
IgA的ADCC效应
20年前已经有报道,重组IgA抗体结合FcαR1,通过ADCC发挥抗肿瘤效应。在SCID异种移植物小鼠模型,与IgG1直接比较,IgA2-EGFR抗体显示出相似或更好的抗肿瘤反应。但是优化多种给药方案,血清中的IgA水平仍明显低于IgG(低约5倍)。
IgA识别靶点后,诱导中性粒细胞表面FcαRI交联并激活,通过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作用(IgG抗体主要通过表达FcγRIIα的NK细胞发挥ADCC作用,此二者不同)。和IgG相比,每个IgA/FcαR1胞内有四个ITAM(IgG1/FcγRIIα有1个ITAM),会产生强于IgG的ADCC效应。
IgG和IgA比较(文献2)
IgA药物开发的难点
小鼠缺乏IgA的受体,所以只能使用人源化小鼠进行临床前动物模型研究。
半衰期短。在人FcαR1转基因鼠进行检测,IgA的半衰期大约15小时,而IgG至少为4天。在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IgA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大概4-7天,IgG是21天。IgA虽然是人体产生最多的免疫球蛋白,但是血液浓度只有IgG的约20%。
IgA易于聚集,对生产和纯化带来难题。
IgA单体及聚集体(文献1)
糖修饰带来异质性。
IgA工程改造
IgG中只有一个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IgA1和IgA2中分别有2个或4-5个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因而IgA的N-糖图谱比IgG具有更强的异质性。
糖型影响半衰期
游离半乳糖极易被ASGPR结合并清除。
甘露糖末端对于不同类型的清除受体(如甘露糖受体)敏感。
完全唾液酸化的IgA分子受ASGPR清除的影响较小,从而增加其血清半衰期。因而增加IgA分子的唾液酸化,有助于延长其半衰期。
糖型影响其功能
在IgA1和IgA2的糖基化中存在的差异影响了它们的功能,诱导中性粒细胞中的不同信号。单体IgA1抗体具有较高的唾液酸含量,而IgA2则较少唾液化,但含甘露糖较多。酶法去除IgA1的唾液酸化后,其效应功能更接近于IgA2,显示出促炎作用。这表明IgA抗体的N-糖基化状态对其功能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IgA2的均一性,采用氨基酸取代法(用IgA1的相应氨基酸替换),去除两个含糖基化的基序,仅留两个糖基化基序,命名为IgA2.0。
IgA2和IgA2.0(文献3)
IgA2.0对ASGPR的清除耐受。当然一些关键的氨基酸(如IgA1 (C266/H317) or IgA2 (C253/H304))被替换,可能会影响抗原的结合能力。目前看,IgA2.0的突变对于抗原结合能力没有影响,且对于ASGPR清除耐受。基于IgA2.0开发的EGFR抗体,在小鼠模型展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IgA2.0抗肿瘤活性(文献5)
结合FcRn延长半衰期
IgA2.0和IgA2-ABD(文献3)
小 结
IgA是人体每天产生最多的免疫球蛋白,且其理论上ADCC活性还要强于IgG。但是因为糖基化修饰的因素,易于形成聚集体,并容易被清除,半衰期短。包括Genentech在内的药企都开始进行大量工作进行IgA的工程改造,使其能够成为药物的候选抗体亚型。随着工程改造工艺日益成熟,未来IgA类的抗体药物可能会造福人类。
主要参考文献:
专栏作者
医药局中人|| 混迹体外诊断,生物制药十数年,渴求疾病诊疗突破,终生愿做医药局中人。
— THE END —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