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帮扶领袖 | 天坛医院刘爱华:带不走的医疗队打赢“脑梗”狙击战

2021-03-30   健康县域传媒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记者:刘鲁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编者按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在未来5年的过渡期内,国家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康扶贫作为健全防止返贫的重要一环,极为重要。

 

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扶贫,拥有先进医疗技术、医疗手段、医疗队伍的大型医院或医生团体如何能有效实际地提升贫困地区的医疗水平呢?为了寻求答案,此前,《健康县域传媒》记者曾随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首席专家凌锋教授发起的中国志愿医生团队进入国家贫困地区,他们的行动不仅仅几场义诊、几次手术、几次查房,其目标是为当地建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杜绝“因病返贫”。


2021年3月7日,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医院成功为一名53岁男性患者实施脑血管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这在当地实属首例,填补了该医院的技术空白,也为县域急危重脑梗塞患者的救治带来了新的希望。帮助当地完成该例手术的正是中国志愿医生团队的刘爱华医生,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首席专家凌锋教授(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爱华(右)


常见的首例手术


看似是重大突破的“首例手术”,实则是一例常见病。 “其实,我国70%的县域是可以完成这样的手术,需要具备特殊器械、医疗评估、专业的培训以及最关键专业的医生。” 刘爱华道出为何富平县医院如今才完成这样常见的手术,人才的缺乏桎梏着该院的发展。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特殊病例,当地为何无法独立完成呢?据了解,患者20余天来肢体活动时会经常伴有意识不清,每次发作时间均在短短数分钟内,清醒后又无不适感。
 
2019年,刘爱华随中国志愿医生到富平县建立了工作站,医院通过工作站与刘爱华医生取得联络。“经脑血管造影证实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血管最窄处内径堵塞达99%,多次发作性意识不清,经诊断为: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刘爱华说此时的患者情况已经到较为危险的地步了,如果再不及时手术治疗,患者当前行动已经不便,之后会出现肢体瘫痪,甚至昏迷。
 


“而99%的堵塞,造成了血液‘倒流’,引发长期脑缺氧,有一部分细胞已经死亡。再拖延下去,脑细胞会全部死亡。” 据刘爱华医生介绍,如果在其他医疗条件好的地方,及时诊断出病因,并且确诊率为99%,也能及早发现血液倒流的情况,经过造影、支架搭建,基本就能得到治疗。
 

双保险远程指导


当医院神经内科蔡主任发现该例患者时,立刻求助远在北京的刘爱华医生,但由于疫情影响,出差不便,刘爱华医生于是第一时间给予了线上咨询建议,“手术前需要通过专业设备检测,才能够对病灶了解得比较透彻。因为医院缺乏相关手术经验的医生,我当下联系了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于嘉医生协助。”
 
“于嘉医生经验丰富,单独完成该例手术一点问题都没有,由于是当地第一例手术,为了双保险,我还是参与了远程指导。43分钟后,成功完成了‘左侧锁骨下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刘爱华说。
 


富平县医院实施手术现场
 
完成这样的手术需要具备专业技术人才和医疗设备两个硬性条件。据了解,当时富平县医院虽然设备配置已经到位,但却缺乏会使用的专业人才,造成设备“束之高阁”不能及时完成疾病筛查,以致一些原本能早诊早治的疾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另外, 富平县医院的设备目前主要由心内科使用,如果不能及时调动血液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资源力量,则会让排查心梗、脑梗患者事倍功半。
 
记者不禁好奇的问道,“如果给患者转诊或让当地稍微好一点的医生来进行手术也可以解决。为何要求助如刘爱华医生呢?”刘爱华回答道:“中国志愿医生工作站的目标不是在其他地方完成某一例手术,而是带动当地医疗水平的发展,服务老百姓,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危险系数更高的慢病致残

 
2019年9月,刘爱华医生随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在渭南的白水、富平和蒲城三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了综合医疗健康扶贫工作,他在蒲城和富平分别建立了专家工作站。通过两年多的培训、查房、学术交流、帮扶指导,富平县医院的技术逐步在进步。“中国志愿医生的行动非常符合国家精准健康扶贫的政策,扶贫不只是有饭吃,如果医疗健康不脱贫,就会‘因病返贫’。”刘爱华医生说道。
 
“由于脑梗患者死亡率比肿瘤、心梗低,因此并不像后者那样被人重视,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脑梗的致残率更高,因而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危害更大。”刘爱华的一席话发人深省。 国家在2020年全面实现了脱贫,但在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疾病产生的治疗费用,很可能造成某些家庭因病返贫。“尤其当一家的经济支柱病倒,没有收入,治疗费用增加,无疑雪上加霜。”
 
“像富平这样的地区,如果能保证给患者做一个造影检查,再及时转诊上级医疗机构实施救治,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的残废,甚至死亡。值得警醒的是,医疗水平不进步一定会加剧当地社会和经济负担。”刘爱华医生说道, “小病小治、大病预防,坚决避免致残,减少对社会劳动力的影响,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从这点来说,脑梗刚好是中年轻患者常见,如果不构建好三级预防诊疗体系,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伤害都将是致命的。”

结束语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凌锋教授建议,向农村卫生室投放“康复健康小屋”,从基本配置、远程会诊、技术培训等直接从最基层提高治疗效率,当百姓从医院就医后,回到村里能有一个更好康复环境,避免“因病返贫”。刘爱华医生也提到:“我们帮扶的目标第一会使用医疗设备,第二能够独立完成常规手术,第三培养一支属于当地的医疗团队。而农村的常见病、慢性病都在侵蚀着他们的健康,康复需求巨大,医疗人才培养不可忽视。”

专家介绍



刘爱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党支部书记兼一病区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医工结合研究室负责人,北京市神经介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家、中央机关、北京市青联委员/常委,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党建书记兼秘书长,中国青科协生物医药秘书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工结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兼青委会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马源

审核:汪言安



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医疗队,脑梗,医疗,手术,患者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