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有关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自此进入新的发展高度。
较早时期(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关于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末,要力争使我国90%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基本标准要求,50%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推荐标准要求。
2019年9月,首批全国300家综合服务能力达标的县级医院名单发布,这是官方第一次发布针对县域医院能力建设水平评定的名单,这300家也被认为中国县域能力建设的示范代表。这是对县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肯定,也是强化县域基层争创“三级医院”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全国超1万家县域医院的未来发展明确了基本方向,可以预见的是,我国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将进入加速发展期,加强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巩固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以及加速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成为新时期,我国深化综合医改的重要现象。
但究竟为何选择这300家医院作为首批达标医院?有哪些评价标准?这些达标医院的县域就诊率是否已全部实现国家所倡导的“90%大病不出县”的要求?为此,健康县域传媒研究院围绕“达标县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的11个典型医改省份,选取了县医院基本能力建设和县域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项指标,通过对关联医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300家达标医院之间存在的共性与差异。
一
核心观点:
二
整体情况:
三
综合服务能力分析:
健康县域传媒研究院观点:
从23家达标医院的共性特征中我们发现其在医院等级、学科建设、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非常出色的成绩。
这得益于近年来,湖北省把深化医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医疗服务的主体作用,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切实保障了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确保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和可持续发展,初步取得了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成效。
在对湖北省县域医改近年来的成绩进行总结时,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定宇曾公开表示,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进县级医疗机构重点专科建设,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能力,重点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自2019年5月,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乡镇、社区等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来,经过1年多建设,截止到2020年12月,湖北省共建成医共体105个,覆盖50%的县(市、区)。
下一步湖北省将继续在五个方面做足文章:一是以“评建”结合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加强县域三级医院创建;二是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三是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认真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四是切实提高县级医疗机构优势特色专科临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大力推进卫健系统清风行活动,强化医疗行为监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统计说明:
本专题的统计范围为湖北省23家达标县医院所分布的11市23县(区/市),分别是大冶市、钟祥市、谷城县、老河口市、南漳县、枣阳市、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潜江市、赤壁市、当阳市、宜都市、汉川市、云梦县、应城市、天门市、仙桃市、黄梅县、浠水县、武穴市。
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没有在文中标明具体出处的数据来源如下:
1.人口数据:常住人口、老龄人口、幼龄儿童,来自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2020年度。
2.县域GDP数据:均来自各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2020年度。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医疗卫生健康与计划生育支出数据:均来自于各县政府预决算2019-2020年度。
4.医院门诊量、床位数、人才数、重点专科、专科专病中心五方面数据:均来自医院官方披露数据和政府档案。
责任编辑:孙凡
审核:汪言安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