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医院能力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八):湖北篇

2021
03/30

+
分享
评论
健康县域传媒
A-
A+

作者:富谷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编者按: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有关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自此进入新的发展高度。

 

较早时期(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关于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末,要力争使我国90%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基本标准要求,50%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推荐标准要求。

 

2019年9月,首批全国300家综合服务能力达标的县级医院名单发布,这是官方第一次发布针对县域医院能力建设水平评定的名单,这300家也被认为中国县域能力建设的示范代表。这是对县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肯定,也是强化县域基层争创“三级医院”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全国超1万家县域医院的未来发展明确了基本方向,可以预见的是,我国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将进入加速发展期,加强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巩固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以及加速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成为新时期,我国深化综合医改的重要现象。

 

但究竟为何选择这300家医院作为首批达标医院?有哪些评价标准?这些达标医院的县域就诊率是否已全部实现国家所倡导的“90%大病不出县”的要求?为此,健康县域传媒研究院围绕“达标县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的11个典型医改省份,选取了县医院基本能力建设和县域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项指标,通过对关联医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300家达标医院之间存在的共性与差异。


本期聚焦湖北省,在首批达标名单中,湖北省有23家县医院入选,占全省45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5.1%,其中有12家来自第一二批自行申报名单,占申报总量的22.54%(注解:申报数量统计来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一二阶段1000家县级医院名单中湖北省共申报53家),另外进入首批达标名单的11家均为新增。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时隔10年后,2021年3月,湖北省再添3家县级三甲医院,分别是麻城市人民医院、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潜江市中心医院。

通过分析其共性特征发现,  晋升三甲的4家医院均呈现人口基数庞大、经济实力强劲和医疗服务能力强的特征。  近年来,以“天门一医”为代表的湖北省县域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一直处于加速提升阶段,成为全国各县级医院争相学习借鉴的代表。

最新数据显示,到2021年2月底,湖北省共有103个县级区划,其中有39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35个县、2个自治县、1个省直辖林区。其中划归省直管的天门市、潜江市的县级医院的综合能力表现最为突出,此外像襄阳和荆州,分别有4家和5家县级医院进入达标名单,成为湖北省聚集达标医院最多的地级市,黄冈和孝感也分别有3家,表明湖北省整体的医疗资源分布相对均衡,且发展相对均衡化。

可以说,在对湖北省23所达标医院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各医院间的发展之路有诸多共性与差异,这或许将对全国县级院创新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参考。


核心观点:


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8年》中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湖北全省共有三级以上医院130家,全国排名第七(1-6名分别为广东(206)、四川(200)、山东(181)、江苏(161)、浙江(134)、辽宁(134)),其中的有三甲医院有70家,排在广东(122)、山东(104)、四川(75)、江苏(71)之后,全国排名第五。

2.达标医院多集中分布于:“一主”-武汉城市圈(孝感、黄冈和黄石,合计7家)和“两翼”-宜荆荆恩城市群(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州,8家)和襄十随神城市群(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仅有襄阳入选4家)。

3. 3家三甲医院中,在人才结构方面,最高值为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848人,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潜江市中心医院,分别有1420人和1180人。在人才配备与人床配比方面均呈现较高的工作担负。其中,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1:0.9)、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0.84)、潜江市中心医院(1:1.24)。

4.在学科建设方面,无论是三级医院还是二甲医院,湖北省达标医院都具备较强的学科能力,这是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和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5.有10县市的医卫支出占政府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超30%,分别是谷城县、南漳县、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浠水县、天门市和仙桃市。这与国家鼓励并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财政投入的大方向相吻合。另外有1县市占比低于10%,医疗服务能力较强的潜江市占比为9.8%。

整体情况:


从两方面看,目标医院的自行申报总量及最终通过率情况和区域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分两批共计申报53家,其中第一批25家,第二批28家,有9家为重复申报,最终有12家进入首批名单,通过率为22.64%。此外,23家达标医院中有11家为新增补名单。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  十四五期间,湖北省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构建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结合上图看达标医院所处的区域分布可知,多按照此规划集中分布于:“一主”-武汉城市圈(孝感、黄冈和黄石,合计7家)和“两翼”-宜荆荆恩城市群(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州,8家)和襄十随神城市群(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仅有襄阳入选4家),两翼城市群中的恩施州、十堰、随州和神农架林区共申报12家,但最终未能有1家进入首批名单。

从三大城市群(圈)所辖达标医院的数量看,深处宜荆荆恩城市群腹地的荆州市最多,分别有监利县人民医院、松滋市人民医院、石首市人民医院、公安县人民医院和江陵县人民医院。  其次是襄阳,其中的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凭借出色的服务能力,成功晋升为三甲医院,成为襄阳地区首家县级三甲医院。此外像天门、潜江和仙桃三市,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医疗资源均是同级中的佼佼者。

综合服务能力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达标县医院的共性特征,《健康县域传媒》研究中心从 供给(医院等级、实际开放床位数、人才能力、省级重点专科数量、专科专病中心)、需求(县域内常住人口服务情况、老龄及低龄化人口)、财政费用(GDP、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医疗卫生健康支出) 三大角度来详细论述。

(一)供给侧:主要包括医院等级、床位数、人才结构、重点专科以及五大中心这五项指标。

1. 医院等级: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8年》中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湖北全省共有三级以上医院130家,在全国排名第七(1-6名分别为广东(206)、四川(200)、山东(181)、江苏(161)、浙江(134)、辽宁(134)),其中的有三甲医院有70家,排在广东(122)、山东(104)、四川(75)、江苏(71)之后,位列第五。此外在二甲医院数量上,湖北省有152家,位列全国第十二。

如表所示,23家达标医院在这一指标上的划分为: 三级以上医院11家,占全省三级以上医院总数量的比重为13%,其中包括三甲3家、三乙3家、三级综合5家和12家二甲医院。三甲医院的占比为4.3%(3/70),二甲医院的占比为5.2%(12/152)。

由此可以看出,湖北省的医疗资源条件基础相对充分,三级以上医院的创建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阶段继续创建更多“三级医院”仍将是其推进医改的主要目标,而这其中更为重要的则是充分依据本省各地区的经济要素、人口要素和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进行优选和重点培育,从政策上和资金上加强对上述县级医院的支持。

2.实际开放床位数:以各医院官方公示的实际开放床位数为准,数据范围2019-2020年。

新时期,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床位规模成为常态化,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中明确要求,县级综合性医院的适宜床位规模为500张,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800张,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1000张。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逐步压缩,并对部分单体规模过大的公立医院进行拆分试点。 

很显然,按照上述设置规划,全国大部分县级医院均超标,较多实力强劲的县级医院床位规模在1000张以上,对此有关专家建议,除去服务担负和服务能力强的三甲医院外,三级医院的适宜床位规模区间值为600-1300张,由以1100-1300张为最佳,在此范围内,规模效率较高且规模报酬递减或不变。


整体上看,湖北省23家达标医院的床位规模均在500张以上,其中,1100张以上的医院有8家,家均为三级以上医院。其中,最高值为三甲的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张), 值得关注的是同为三甲医院的潜江市中心医院仅有950张床位,这与其总诊疗人次相比,病床使用率及医师日均担负床位均呈现较大压力。 按照有关专家建议,潜江市中心医院应对其床位规模进行扩增。在1100张以下的医院有15家,其中,三级以上医院有3家,分别是大冶市人民医院、监利县人民医院(三乙)和潜江市中心医院(三甲)。

3.人才结构:人才结构层次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但具体如何搭建人才梯队仍需依据医院自身定位和实际承载来决定。

人才结构中,尤以副高级职称以上和研究生博士的数量为重点,这是县域医院提升服务能力的基础和动因,但人才的流失与短缺一直也是县域医院老生常谈的难题,达标医院的人才结构相对于庞大的县域基层而言,仍是局部问题,但利好的消息是,随着达标医院和晋升三级医院通道的打开,人才的流动性将进一步加强。


如上表所示,从三个区间分析:1500以上、1000-1500人和1000人以下,分别有3家、11家和9家。  首先看在职职工数在1500人的汉川市人民医院(三乙)、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三乙)和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甲)。其中最高值为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848人。

其次看1000-1500人的11家医院中,同为三甲医院的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潜江市中心医院,分别有1420人和1180人,此外还包括6家三乙和三级综合医院。1000人以下的医院中有1家三级综合医院-浠水县人民医院,其他9家均为二甲。

再细分到(副)高级职称以上这一指标中看,剔除未披露数据的南漳县人民医院和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后,最高值为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有358人,其次是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39人。

最后从(副)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博士的总和占比情况看,首当其冲的依然是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8.56%,其次是潜江市中心医院(23.81%)和汉川市人民医院(20.55%)。


人才结构的优化也是县医院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的通知》中对于人员配置有着明确的配比要求:1.实际开放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至少1:1.3;2.实际开放床位数与护理人员之比至少1:0.6;3.实际开放床位数与病区护士之比至少1:0.4。

如上表所示, 高于1:1.3这一比例的共有2家,分别是汉川市人民医院(1:1.49)和当阳市人民医院(1:1.3), 说明上述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相对较轻。 在10家三级医院中,3家三甲医院的人员配比分别为: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1:0.9)、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0.84)、潜江市中心医院(1:1.24)。

除汉川市人民医院外,另外2家三乙医院的人员配比分别是:监利县人民医院(1:1.13)和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1:1.08)。可以说明湖北省三级医院的服务能力较强,卫技人员的工作负担相对较大,对于能力提升而言,在床位限定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卫生技术人员供给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4.省级重点专科:医院发展靠学科,学科发展靠技术,因此县级医院学科发展要以优势和特色技术发展来促进。

参照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中对部门设置的规定为15个临床科室和5个医技科室(具体如下表)。


公开资料(各医院官方web或微信端)显示,23家达标县级医院的基本诊疗科目(15个临床科室和5个医技科室)设置健全,各科室发展能力相对均衡化,这与要求中提出的补齐薄弱专科,提升专科服务能力相契合。在这一指标中, 各达标医院的成绩可谓非常突出,学科能力实力强劲成为湖北省的一大特色。

统计结果显示(如下表),  单从学科数量看,谷城县人民医院、应城市人民医院和潜江市中心医院位列前三,此外的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别有9个和5个。可以看出,无论是三级医院还是二甲医院,湖北省达标医院在强学科建设的支撑下,其医疗服务能力也有明显提升。


5.专科专病中心:积极践行国家相关政策,五大中心建设工作在达标医院中取得较高成效。

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要继续优化急诊急救服务。建立院前医疗急救中心(站)与院内急诊的信息共享机制,力争到2020年,各地逐步建立起基于“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实现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快速、高效、高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合资源,探索开展有医疗服务需求的非院前医疗急救患者的转运服务,加强相关工作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在此政策的积极指引下,创建五大中心成为各家的重点工作内容,但本级医院适用哪个版本(国家级或省级)仍有较大差异,结合上表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五大中心的创建和落实工作在湖北省有了较好成效,23家达标医院中有5家已全面完成该项建设,  而其余18家均已成功创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

(二)需求侧:剖析完供给侧现状之后,我们再来看需求侧的实际情况,本报告中主要从就诊服务情况、老龄化人口两个层面展开。

1.县域内就诊服务情况:包括常住人口和总诊疗人次两个方面的统计数据,最终得出县域龙头医院的医疗服务情况。

首先是对常住人口的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23家医院中,常住人口超百万规模的有6个县市,分别是钟祥市(101.38万)、枣阳市(100.38万)、监利县(101.68万)、汉川市(109.27万)、天门市(127.35万)和仙桃市(114.05万)。  在“50-100万”和50万以下两个区间规模的分别有12个和5个,其中,江陵县和宜都市的常住人口一直处于全省较低位,分别有33.81万和39.07万。


其次是总诊疗人次方面,仅以披露这一指标数据的医院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20家医院,如下表所示,总诊疗人次超百万规模的有2家,分别是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115万)和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112万),均超过当地的常住人口数。 


有了县域常住人口和医院年度总诊疗人次的两项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年度内,医院的医疗服务情况,而就诊情况能够直观反映出该医院对本地常住人口的覆盖情况以及医疗服务能力的高低。

如表所示,  90%以上的4家医院分别为谷城县人民医院、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其均有较出色的医疗服务能力,进而带动县域就诊情况明显高企,使得患者的留存率以及外部患者的转入量明显突出。  此外,同样拥有百万常住人口的钟祥市、枣阳市、监利县和汉川市,其就诊情况差异较大,尤其是钟祥市和汉川市。

2.老龄化人口:按照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统计路径可知,我国常住人口结构基本分为三层,0-14周岁的低龄人口,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和15-59周岁的社会有效劳动力人口。

对人口结构的精准统计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医疗卫生机构如何因地制宜的开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向,这是“健康中国”战略得以落实的有力保障,现阶段而言,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的慢病管理,医防融合,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举措无不需要对县域人口进行精准覆盖,家庭医生签约则是以上定位得以实施的重要抓手。


如上表所示,  23个县域的三层人口结构中,老龄化人口占比较低的是大冶市(11.52%)和赤壁市(11.88%),低于全省占比的平均值近2个百分点,  这对上述三县市的医疗机构而言是个利好消息,相应的医防融合压力较小。此外,占比较高的多集中于南漳、宜都一带,这将给地方医疗机构带来一定的供给压力,如何管理好和服务好这部分人口,成为这些县域医院的重要功课。

(三)财政费用:最后看达标医院所属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决定医疗资源分布的重要要素,本报告中我们纳入GDP、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医疗卫生健康支出三项指标。一般而言,GDP越高,政府的公共预算收入就越高,相关的医疗支出总额也会有所调整。

1.GDP:从GDP来看,23家达标医院所属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有超800亿元的县域(潜江市和仙桃市),也有600亿元以上的枣阳市、大冶市、宜都市和天门市。3家三甲医院也出自其中。从增幅情况看,湖北省的平均值为7.5%,而23家达标医院的平均值为7.92%,高出0.42个百分点,仅有监利县和黄梅县低于该数值,最高值为松滋市(10%)。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医卫健康支出: 为了了解湖北省各县域对于这一领域的投入情况以及公立医疗机构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健康县域传媒研究院将18个披露数据完整的县域纳入统计范畴,并以此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如上表所示,  有10县市的医卫支出占政府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超30%,分别是谷城县31.9%、南漳县46.1%、江陵县51.6%、松滋市33.1%、公安县48.8%、石首市33.9%、监利县、浠水县、天门市45.5%、仙桃市31.4%。  这与国家鼓励并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财政投入的大方向相吻合。另外有1县市占比低于10%,医疗服务能力较强的潜江市占比为9.8%。

健康县域传媒研究院观点:

从23家达标医院的共性特征中我们发现其在医院等级、学科建设、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非常出色的成绩。


这得益于近年来,湖北省把深化医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医疗服务的主体作用,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切实保障了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确保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和可持续发展,初步取得了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成效。


在对湖北省县域医改近年来的成绩进行总结时,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定宇曾公开表示,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进县级医疗机构重点专科建设,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能力,重点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自2019年5月,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乡镇、社区等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来,经过1年多建设,截止到2020年12月,湖北省共建成医共体105个,覆盖50%的县(市、区)。


下一步湖北省将继续在五个方面做足文章:一是以“评建”结合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加强县域三级医院创建;二是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三是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认真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四是切实提高县级医疗机构优势特色专科临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大力推进卫健系统清风行活动,强化医疗行为监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统计说明:

 

本专题的统计范围为湖北省23家达标县医院所分布的11市23县(区/市),分别是大冶市、钟祥市、谷城县、老河口市、南漳县、枣阳市、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潜江市、赤壁市、当阳市、宜都市、汉川市、云梦县、应城市、天门市、仙桃市、黄梅县、浠水县、武穴市。


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没有在文中标明具体出处的数据来源如下:


1.人口数据:常住人口、老龄人口、幼龄儿童,来自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2020年度。


2.县域GDP数据:均来自各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2020年度。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医疗卫生健康与计划生育支出数据:均来自于各县政府预决算2019-2020年度。


4.医院门诊量、床位数、人才数、重点专科、专科专病中心五方面数据:均来自医院官方披露数据和政府档案。



责任编辑:孙凡

审核:汪言安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湖北省,县域,医院,建设,医疗,床位,达标,数据,服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