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医刻 | 多方关注“三明医改”;冠脉球囊降价九成;疫苗接种加速推进;仿制药市场洗牌,鼻咽癌药物获批

2021
03/29

+
分享
评论
财健道
A-
A+


本周,在福建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明市,了解当地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三明医改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文章评三明医改指出,9年来,通过管好治药控费的经济账、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健康账、以人民为中心政治账,三明医改实现了一降两升:把药品和耗材价格降下来,将医生的收入提起来,医保基金亏损变结余。接下来,百姓可接受、财政可承担、基金可运行、医院可持续的医改模式将推向全国。
 
3月2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了截止到目前的新冠疫苗接种量:截止到3月23日,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284.6万剂次,日增加238.3万剂次。为推动疫苗接种,新冠疫苗接种数据的日报制度已启动,张文宏表示,新冠疫苗接种率最好能达到80%。接下来将加快推进各省进行最大规模集中疫苗接种。目前疫苗日产量已提升至500万剂左右,累计供应国内超过1亿剂。
 
本周国内疫情持续缓和,欧洲第三波疫情阴霾不断。由于疫苗推出缓慢、变异病毒传播、政府封锁措施不当等多种因素,欧洲各国新冠疫情出现反弹,感染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法德等多国封锁期再延长,全球同步复苏的基调缓和。17日,江西省通报1例与输入病例相关的无症状感染本土病例。
 
政策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三明考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三明医改”引起全国关注。京津冀牵头的3+N联盟地区开展耗材“小国采”,冠脉球囊平均降幅90%;国家卫健委发布新规定,医院一次可开12周慢病用药;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赴陕西省调研医疗保障工作,国家医保局陈金甫副局长主持召开全面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专题座谈会。
 
公司方面, 近1个月超30家药企停产,仿制药市场洗牌加剧,中国医药行业开始进入转型升级的时代;复必泰新冠疫苗药瓶封盖有瑕疵,港澳地区暂停接种;药企年报接连发布,广药白云山毛利率创十年新低,受王老吉拖累现金流减少九成;专注诊后疾病管理建设和服务运营的健海科技获1.5亿元B轮投资,由红杉中国领投;奥泰生物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每股133.67元;百奥泰再次递交港交所上市招股书。
 
科研进展方面, 《柳叶刀》发表中国科学家流行病学追踪调查,显示新冠抗体至少可持续9个月;君实生物宣布,旗下PD-1特瑞普利单抗鼻咽癌适应症正式获批,由此成为全球首款治疗鼻咽癌的免疫药物;国内首个RET抑制剂基石药业普拉替尼胶囊获批。

以下为财健道对重点内容的整理:

 大事件 


 
 1    耗材“小国采”结果出炉:冠脉球囊平均降幅90%!
 

在冠脉支架通过集采价格大幅降低后,同为冠状动脉相关治疗所必需的冠脉扩张球囊的价格仍偏高。为此,京津冀“3+N”联盟“团购”冠脉扩张球囊。25日,京津冀牵头的3+N联盟地区冠脉球囊带量采购结果出炉。本次采购共72个产品中选,价格从均价3401元下降至319元,平均降价90%。首年意向采购量达到31.5万个,预计节约9.42亿元。中选企业方面,国内企业成最大赢家,其中:共有31家企业的72个产品中选;44个国内企业产品,28个外资企业产品。

 
 2   教育部:撤销中专农村医学专业

3月22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及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对相关国控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撤销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引导有关学校进一步优化医药卫生类专业结构,加强布局婴幼儿托育、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大健康相关专业。

 
 3   20亿大品种“神药”不良反应遭药监局点名

2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修订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说明书的公告》。对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的说明书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针对孕妇儿童人群的使用等内容上进行了详细要求。新版说明书中明确,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能引发皮肤、神经精神、肠胃、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以及免疫系统等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鼠神经生长因子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神经营养剂和神经再生剂,于2010年5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批准用于治疗视神经损伤。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统计,鼠神经生长因子单品种仅在2018年的销售额便达到24.7亿元。


 4   国家卫健委发文,医院一次可开12周慢病用药
 

24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慢性病长期用药处方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需长期用药(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血液透析等特殊治疗的慢性病患者等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医院可一次开具12周以内相关药品。这就意味着,与从前相比,大多数慢性病患者都可以减少为开药而跑医院的次数。


 5   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赴陕西省调研医疗保障工作

3月22至2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静林赴陕西调研,实地考察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铜川市人民医院、铜川市医保经办中心,重点了解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施情况、陕西省牵头组织的跨省联盟采购开展情况以及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情况。胡静林强调,要做好医药集采工作,实现医药价格降下来,持续打击欺诈骗保,强化医保精细化管理,切实保障医保基金可持续运行。


 6   国家医保局陈金甫副局长主持召开全面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专题座谈会
 

3月25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全面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专题座谈会,陈金甫副局长出席并讲话。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中心专家组部分成员、医疗机构负责人、企业代表参加会议。陈金甫副局长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充分发挥专家组建言献策作用,集思广益,补齐短板,健全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获得优质实惠的医药服务。

 

 大咖说 


 
 1    张文宏:新冠疫苗接种率最好能达到80%

24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耐多药结核病超短程方案研究启动会上,张文宏表示,希望有更多市民参与疫苗接种。他介绍,目前,国际上的发达经济体都在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预计今年6月至9月将基本完成免疫屏障的建立,之后,世界开放,互联互通,若我们没有完成足够数量的疫苗接种,将面临很大的风险。之前,我们可以通过物理隔离来解决,但未来,若更多经济体实现疫苗接种后群体免疫,我们也必须避免新冠病毒带来的、远远超过其本身的不良后果。接种率最好能达到80%,上不封顶。

 

 大公司 


 
 1    广药白云山:毛利率创十年新低 受王老吉拖累现金流减九成


3月19日,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公司2020年分别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616.74亿元、29.15亿元、26.28亿元,分别同比下滑5.05%、8.58%、4.32%,而经营现金流更是大减九成,主要受王老吉业务拖累。近三年来,公司增收不增利,且2020年的毛利率水平创近十年新低,主要系公司大商业即医药流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拉低整体毛利率所致,目前公司拟分拆医药公司(大商业核心子公司)于港股上市。


 2   近1个月超30家药企停产,仿制药市场洗牌加剧

据医药观察家网统计,这一个月以来,已有超过30家药企停产。仿制药市场洗牌加剧,头部企业优势明显,或出现新的超级巨头,而小的仿制药企将会被合并,或被淘汰。资料显示,我国仿制药行业集中度低,批文扎堆严重:2018年我国共有医药企业4441家,远多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产能过剩。据了解,样本医院市场TOP10企业,其销售额占比仅21.5%,若剔除进口专利药,则比例更低。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严格政策导向的行业,如今中国医药行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时代,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已经开始。


 3   新冠疫苗药瓶封盖有瑕疵,港澳地区暂停接种

24日上午,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发布消息称,香港特区政府24日早上收到复星实业(香港)有限公司的书面通知,由于注意到与批号为210102的Comirnaty药瓶封盖有关的包装瑕疵,BioNTech和复星医药已就有关包装瑕疵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查,为谨慎起见,现阶段在调查期间须即时暂停接种。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24日早些时候也发布消息称,BioNTech生产的mRNA新冠疫苗封盖包装有瑕疵,澳门暂停接种此疫苗。受此影响,复星医药股价午后跳水,出现急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8%。截至当天收盘,复星医药A股下跌5.78%。


 投融资 


 
 1    健海科技获1.5亿元B轮投资,红杉中国领投

3月22日,杭州健海科技有限公司完成1.5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源码资本和夏尔巴资本跟投。探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健海科技创立于2015年,专注诊后疾病管理建设和服务运营,目前已合作1000多家医院。本轮融资将用于诊后疾病管理建设及服务运营的生态体系建设。


 2   百奥泰二次交表港股,A股市场近半年市值蒸发过半

23日晚间,百奥泰再次递交了港交所上市招股书。这是继2020年8月首次港股IPO文件失效后,百奥泰再度更新和提交IPO文件。招股书显示,百奥泰2020年收入约为人民币1.83亿元,毛利约为1.2亿元,研发开支约为5.63亿元,年内全面亏损总额约为5.13亿元;2019年无收入和毛利,研发开支约为6.36亿元,年内全面亏损总额约为10.23亿元。目前百奥泰的产品管线有21项药物,除了阿达木单抗类似药外,接近临床末期的药物有4个,其中3个是生物类似药。A股市场,市值近半年蒸发过半。


 3   奥泰生物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每股133.67元

25日,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本次公开发行新股1350万股,发行价格每股133.67元,成为钱塘新区第一支生命健康行业股票。奥泰生物专注于体外诊断行业中的POCT细分领域,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快速诊断试剂,包括毒品及药物滥用检测、传染病检测、妇女健康检测、肿瘤检测以及心脏标志物检测等五大系列。

 

 科研进展 


 
 1    新冠抗体至少可持续9个月?中疾控主任高福解读

日前,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在湖北武汉开展的一项血清流行病学追踪调查,显示当地人群新冠抗体阳性者中,40%存在可有效对抗病毒的抗体并至少可持续9个月。3月22日,高福回应央视新闻《相对论》,大家都非常关心新冠疫苗的抗体能持续多久,人类第一次接种,没有人知道答案。“一开始大家猜测抗体持续半年就没有了,现在研究显示可持续不少于9个月。或许再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可证明抗体持续时间更长。”

 
 2   君实生物:全球首款治疗鼻咽癌免疫药物上市

3月20日,君实生物宣布,旗下PD-1特瑞普利单抗鼻咽癌适应证正式在全国上市,由此成为全球首款治疗鼻咽癌的免疫药物。一个月前,上述PD-1单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治疗。鼻咽癌是一种原发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的头颈肿瘤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为高发,2020年全球有13.3万新发病例,其中,中国的新发病例约占全球一半。与头颈部其他鳞状细胞癌相比,鼻咽癌具有易转移扩散的特点,约5%-8%的鼻咽癌患者在诊断时存在远处转移,30%-60%的局部晚期患者会出现远处转移。

 
 3   国内首个RET抑制剂获批,系基石药业首个上市产品

2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批准普拉替尼胶囊上市申请,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转染重排(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普拉替尼的获批标志着基石药业迎来了首个商业化产品,也标志着中国迎来了首个获批的RET抑制剂。据医药经济报分析,随着抗癌药物及其相关仿制药的上市,部分靶向药物进入医保后,中国抗肺癌药已超过300亿元市场规模。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冠脉球囊,三明医改,鼻咽癌,疫苗,药物,制药,新冠,耗材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