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一览。
01
关于疼痛,男女真是有别
临床上,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常常和疾病如影随形;生活中,当我们身体受到伤害性或非伤害性刺激时也会出现疼痛。即使是同一类型手术,个体的疼痛反应也不尽相同,尤其是男性和女性,痛觉反应存在差别。人们评价女人矫情、歇斯底里般地忍受不了疼痛,那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最新的一项研究就发现了在慢性关节炎疼痛中,男性和女性的脑区磁共振成像中存在显著差异(pain.2021 April;162(4),p1188-1200)。我们都知道男性和女性之间大脑存在特定的形态和功能差异,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两性在行为和思维上的一些区别。既往的许多研究提示女性对伤害刺激更敏感,同时对反复的热痛刺激和长期疼痛更容易耐受,而这项研究则使用“图论”( graph theory)的方法,对健康人群和慢性关节炎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模块化分析和机器学习,结果发现,慢性疼痛患者的静息状态脑网络异常,并且男性和女性在跨网络连接和图形特性变化上存在差异,简言之,慢性疼痛对人类的大脑网络功能产生了影响,而性别在其中又起了一定的作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许多程度相似的疼痛中,男性和女性表现出不同的主观反应。
疼痛的机制错综复杂,尤其是疼痛还和各种疾病相互缠绕交织,使其变得更加神秘莫测。临床上治疗不同机制的疼痛会选择不同药物,有时药物效果不明显,很可能是性别因素在作怪。对于顽固性的慢性疼痛,一定要去疼痛专科治疗。
解读人:施旭丹
麻醉手术部主治医生,在职博士生
擅长急慢性疼痛临床和基础的转化研究
美国LOMALINDA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SCI论文多篇
02
床旁超声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外行说“麻醉医生就是打一针”,内行讲“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的确,围手术期患者的情况复杂多变,需要麻醉医师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给予治疗。随着近年来可视化技术的推广,超声以其无创性、无放射性、实时可视性的优点,正成为麻醉医师的新宠。
2020年,行业顶级期刊《麻醉学》杂志上刊登了临床焦点综述,阐明床旁超声不仅可用于引导神经阻滞,动静脉穿刺置管等操作,还可以用于心、肺、腹部脏器围手术期评估和疾病诊断(Ramsingh D. Anesthesiology. 2020; 132(4):908-916)。
经胸/食道心脏超声可测量下腔静脉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从而评估容量状态,识别心包积液、严重的左/右心功能不全、心肌节段性运动异常、瓣膜病变、肺栓塞等,判断休克的原因。床旁超声可用于识别困难气道,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协助进行急诊环甲膜切开术。围手术期使用肺超声可评估低氧血症的原因,识别气胸,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疾病,鉴别肺高反应性和肺实质性疾病。床旁超声还可用于评估手术患者胃容量,识别腹腔积液,判断腹腔出血的原因,膀胱容量等。此外,随着超声日渐整合入围手术期,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通过眼部超声评估颅内压,识别深静脉血栓,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等。
围手术期床旁超声的推广有助于麻醉医师及时精准地对患者做出诊断,为疾病的救治和生命的延续争取宝贵的时间。
解读人:孙凯
麻醉手术部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后
致力于急慢性疼痛、围手术期器官保护的临床研究
发表SCI论文数篇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