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点击查看
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2、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4、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
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答:20%甘露醇注射液为高渗溶液,用其建立静脉通路,如果由于穿刺技术、血管因素以及其他,很容易导致液体不能直接进入到血管内,造成液体外渗,容易造成组织水肿和皮肤坏死。因此,需要先用其他液体(0.9%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建立静脉通路。答:20%甘露醇注射液在室温低于15℃时极易产生甘露醇微粒,甚至析出结晶,甘露醇加温溶解后可以继续使用。常规可以在保温毯、暖气、热水箱、恒温保温箱等。
答:20%的甘露醇注射液为脱水剂,只有快速进入血液循环,才能在血液内形成高渗环境,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增加血脑之间的渗透压,使脑组织内的水分移向血液循环内,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如果输入速度较慢,就不能明显提高血浆渗透压,失去组织脱水作用。答:不可以。《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中也指出:「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应单独滴注,如加入电解质如氯化钾、地塞米松,甘露醇被盐析产生结晶」。地塞米松为磷酸脂的钠盐注射液,内含 0.2% 亚硫酸钠,与过饱和的 20% 甘露醇注射液混合,可使甘露醇发生盐析反应。
1级:皮肤发白、皮肤发凉,水肿范围最大直径<2.5cm,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皮肤发白、皮肤发凉,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在2.5cm—15cm之间,伴有或不伴有疼痛;3级:皮肤发白、皮肤发凉;水肿范围最小直径>15cm,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水肿范围最小直径>15cm,呈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为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发疱剂或刺激性的液体渗出。1、采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20%甘露醇外渗致局部组织肿痛,具有较好疗效。
2、注射用水与马铃薯片联用治疗甘露醇外渗,消肿止痛效果显著,持续治疗时间短,方法简单有效。

3、24 h内,用50%硫酸镁冷湿敷;24~48 h后,用50%硫酸镁热湿敷。这种处理能明显缩短甘露醇外渗患者的痊愈时间,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但是也有人不主张)。

4、南天仙子湿敷治疗甘露醇血管外渗致局部组织肿胀,也有效。
5、立即采取 0.01% 酚妥拉明溶液浸湿纱布湿敷、烫伤膏外敷等措施,可改善微循环、消除水肿、防止组织坏死。
7、山莨菪碱是抗胆碱药,能改善和疏通微循环,对高渗液、阳离子溶液以及血管收缩药引起的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效果很好。
通过临床观察,山莨菪碱热敷治疗甘露醇渗漏有很好的疗效。
一旦出现甘露醇渗漏,应尽快给予山莨菪碱热敷,局部血管在 3 天内避免重复穿刺。
甘露醇注射液,甘露醇,颅内压,肾小管,水肿,血管,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