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您准备好了吗? ---提高口腔癌皮瓣移植患者的出院准备度
前言
口腔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2%,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病灶扩大切除术+颈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肌皮瓣移植修复术+气管切开),但术后可能造成面部畸形,影响患者口腔器官功能,导致语言交流、营养、咀嚼及吞咽等功能障碍。口腔是人类执行交际、营养、呼吸及语言的核心部位,术后口腔器官功能的恢复情况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出院准备服务是由医护团队、患者及家属共同合作,整合健康照护资源,追踪病情变化及安排后续照护,以确保完整且持续性的照护,提高患者最佳状态与生活品质。国外研究显示,入院后及早实施出院准备服务,提供持续性照顾,有计划的让患者早出院或分流到老年康复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居家护理,可以明显提高照顾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再住院率。
二、现况分析
口腔癌手术会对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巨大的创伤,患者不仅要遭受癌症及手术的折磨,还要面临功能缺失和面部畸形的痛苦,心理痛苦程度明显。皮瓣修复手术后部分患者存在语言交流障碍,术后瘢痕使患者头颈面部容貌发生改变,使其产生自卑感,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通过对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及患者的复查,评估患者术后吞咽、咀嚼、语言及肩颈活动情况,小组成员通过调查结果,总结分析了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应用鱼骨图分析如下:
三、工作目标
拟定口腔癌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流程。
统一口腔癌患者出院准备度的评估量表,并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要求人人掌握。
规范口腔癌皮瓣患者术后宣教内容,建立口腔癌患者个案管理模式,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患者及家属能掌握出院后功能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自我评估以及复查时间等。
患出院时焦虑评分能低于入院时水平;能正常吞咽流食;能简单与人沟通;语音功能评分达到70分;肩功能恢复到70分以上;能正常活动;患者基本的生活不受影响,UW-QOL评分达到805分。
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及出院指导质量评分较2019年有所提高。
四、执行措施
成立项目管理小组:
管床医生、护士长、不同层级的责任护士,制定统一的数据收集标准及工作计划,组织人员培训并考核。
制定工作计划:
分别在入院时、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填写、电话随访、网络咨询、来院复查等方式收集数据,每季度进行总结分析,改进工作。
4)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for Hospital Dischange Scale,RHDS):本项目采用中文版量表进行调查,中文版包括个人状态(3个条目)、适应能力(5个条目)和预期性支持(4个条目)3个维度,共12个服务条目,各条目得分之和为量表总分(0-120分)。
5)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ualityof Discharge Teaching Scale,QDTS):该量表采用0-10分的计分方法,获得内容与讲授技巧的分数之和为量表总分,范围为0-180分,总分越高说明出院指导质量越好。
五、结果评值
2020年5-12月,我科共进行皮瓣移植手术47例。经过8个月的数据收集,皮瓣患者的焦虑评分术后第3天最高,但是随着患者慢慢康复,焦虑评分逐渐下降,出院时评分较入院时低;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在第3天最明显,随着功能康复训练实施,出院时可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的语音功能由术后的17.9分可逐渐提高至出院时77.9分,可与人简单的交流;肩功能评分由手术日的71.2分可逐渐提高至出院时95.1分,能自理日常的生活;生活质量评分由手术日的422.3分可提高至941.1分,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达到了团队的预期目标。
通过比较2019年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的评分情况,可以得出,经过各种改进措施,2020年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由83.7分提高至103.3分,较2019年有所提高,并且2020年患者在对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评价时的评分可以看出,患者实际获得知识由41.4分提高至47.4分,护士的讲授技巧也得到了提升,达到团队的预期目标。
六、结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喻磊 田思维)
参考文献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