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长期熬夜会不会致癌?关于昼夜节律的秘密,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2021-03-27   神经内科余医生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困了别扛,睡好再拼。

1
说起昼夜节律,
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我猜一定是: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醒。如果你只能想到这一点,那你就太小看昼夜节律了。

昼夜节律管的事情,远不止睡觉这么简单。

可以说,生理上几乎所有的重要活动都有着严格的昼夜节律,比如血压、呼吸、心率、激素水平甚至凝血的日常变化。

而且,有些疾病特别容易在某个时段高发,这也表明,昼夜节律会促发某些疾病。

昼夜的英文是“circadian”,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circa diem。意思是大约一天。

在动物届,白天活跃的动物被称为昼行动物;晚上活跃的动物被称为夜行动物。

如果你把这两类动物都关在黑暗的环境中,它们的行为和生理仍然表现为24小时周期性,也说明它们体内有一个固定的时刻表,也就是昼夜节律。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回答昼夜节律的用处,就是:它让你在24小时的不同时间段,都保持最合适的状态。



2
夏令时,
上班时间早1小时会怎样?

如果昼夜节律紊乱了会怎样呢?最明显的,是会出现睡眠障碍

生活中,最多见的场景是倒夜班和倒时差。

由于人体的中枢昼夜节律起搏器每天只能变动大约1小时,因此当你坐飞机迅速跨越多个时区到达目的地后,会出现环境和体内生物钟的不同步,导致晚上睡不好,白天很犯困。

还有个事实很多人不知道,夏令时,如果上班时间比生物钟提前一个小时的话,也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包括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增加,以及引起车祸的动作增加。

所以,我特别希望公司在制定上班时间的时候能看到这些数据。

说起心肌梗死,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心肌梗死事件在清晨时高发。

的确,流行病学证据已经表明,不仅是心肌梗死,主动脉破裂也是在早晨最为高发。

这个锅可能还得昼夜节律来背。心血管疾病和血栓形成过程中有炎症的参与,而炎症的水平是会受到昼夜节律因素影响的。

举个例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早晨时容易出现晨僵,这也和前一晚的炎性细胞积聚有关。动物实验表明,生物钟的功能变化可能会导致关节内的间质细胞发生炎症。



3
长期熬夜会不会致癌?

每次在聊昼夜节律话题的时候,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长期熬夜会不会致癌?

2017年,有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乳腺癌风险增加与上夜班相关。

而且,最近的研究表明,夜间光照与黑色素瘤风险增加相关。因为在细胞水平上,DNA复制、转录和细胞代谢的昼夜节律不同步可能会促发癌症。

所以,对于“熬夜会不会致癌”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熬夜有风险,能不熬咱就不要熬。



4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上次我问一个女生,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她告诉我说,我喜欢雪,但我最喜欢夏天。因为我在冬天的时候情绪会变得特别低落,很难受。

这个细节说明,这位女生很可能有“季节性情感障碍”。这种心境的变化目前也认为和昼夜节律有关——冬季日照时间短被认为是诱因之一。

因此,医学上常常会采用光线疗法来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具体原理是:光线(主要是蓝光)会激活视网膜的视黑蛋白细胞,直接刺激调节心境的区域。

所以,我总是会建议身边情绪低落的朋友:出去走一走,别呆在屋子里。哪怕走到小区也好。



生物钟的发现,第一次确立了各种生理或病理行为的遗传基础。

未来,科学家可以利用昼夜节律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作出更精准的“时间诊断”,在昼夜节律这个架构上管理疾病。

最后再强调一次

参考文献:

1 Zhang H, Dahlén T, Khan A, Edgren G, Rzhetsky A. Measurable health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daylight saving time shift. PLoS Comput Biol 2020;16(6):e1007927-e1007927.
2 Poteser M, Moshammer H. Daylight saving time transitions: impact on total mortality.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17:1611-1611.
3 Manfredini R, Fabbian F, Cappadona R, et al. Daylight saving time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meta-analysis. J Clin Med 2019;8:404-404.
4 Martín-Olalla JM. Traffic accident increase attributed to daylight saving time doubled after Energy Policy Act. Curr Biol 2020;30:R298-R300.
5 Muller JE, Stone PH, Turi ZG, et al. Circadian variation in the frequency of onse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 Engl J Med 1985;313:1315-1322.
6  Vitale J, Manfredini R, Gallerani M, et al. Chronobiology of acute aortic rupture or diss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 met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Chronobiol Int 2015;32:385-394.
7 Jiddou MR, Pica M, Boura J, Qu L, Franklin BA.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shifts to and from daylight savings time. Am J Cardiol 2013;111:631-635.
8 Hand LE, Dickson SH, Freemont AJ, Ray DW, Gibbs JE. The circadian regulator Bmal1 in joint mesenchymal cells regulates both joint development and inflammatory arthritis. Arthritis Res Ther 2019;21:5-5.
9 Wegrzyn LR, Tamimi RM, Rosner BA, et al. Rotating night-shift work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Nurses’ Health Studies. Am J Epidemiol 2017;186:532-540.



作者:余周伟(神经内科余医生)

文章首发号:睡眠与科学

心肌梗死,生物钟,节律,致癌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