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急诊就诊
竟是因为被这种虫子咬了
3月25日夜里,晚上十点多,杭州一所医院急诊室里来了一位中年妇女,一路都在哭哭啼啼,陪同的家属也一直在安抚她。
“医生,我被蜱虫咬了,会不会有生命危险?”这位患者姓张,54岁。她很紧张,说话很激动,说着立刻掀起衣服,露出肚子上的虫子给医生看。原来,昨天白天,她曾外出采茶叶,当时也没注意到被虫子咬了。直到晚上回到家,安静的躺在床上时,她才突然感觉自己肚子上有点瘙痒,有异物感,一看,不好,竟然是只蜱虫。

张阿姨之前看过很多有关蜱虫的报道,了解到蜱虫咬伤,其携带的细菌感染会引起发烧,甚至多脏器损伤,她很是害怕,喊上家属就往医院来了。
经检查,张阿姨的确是蜱虫咬伤,但全身情况还好,各项指标正常,也没有出现其他明显的症状。医生为她进行了伤口处理,并配了医院治疗蛇虫咬伤的特色制剂——败毒合剂和相关外用中药驱虫协定方,同时叮嘱她半个月内如有发烧等情况,要及时来就诊。
无独有偶,凌晨12点多,医生又遇上了一位蜱虫咬伤患者,女性,25岁。这位女患者相对情绪更平稳一点,自述白天曾去爬山赏花,夜里洗澡时发现了左手手臂上的一只小虫子。不痛不痒,不仔细看就像是一颗黑痣。医生为其伤口处理后,患者也离开了医院。


▲对上虞21岁的小王(化名)来说,2018年的7月,这短短一个月时间,梦魇一般,外公外婆相继去世,大姨多脏器衰竭,自己也高烧不退。他们发病前都有相同的病症:发烧、腹泻、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白细胞和血小板骤降。
小王的外公,是一位河道淤泥清理工,他在清理淤泥边的草丛时,可能不小心被蜱虫咬到没注意,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而没有及时确诊治疗,不幸去世。小王的外婆,因为照顾外公,有亲密接触,也感染上了病毒。
小王和沈女士,可能是在接触和护理病人时,不经意接触了含有病毒的病人血液和分泌物,造成了病毒感染。
▲2019年,71岁的沈大妈在家人的陪伴下,急匆匆赶到医院。
“医生,我肚脐眼上长了个肿瘤,已经20多天了,每天都在长大,怎么办?”
即便是处理过无数蜱虫,埋在沈大妈肚脐眼里的这只蜱虫,还是让皮肤科医生们吃了一惊。为什么吃惊?一来,这只蜱虫咬得位置太刁钻,而且虫身颜色跟肤色很接近,极具迷惑力。二来,当时蜱虫的头已经紧紧咬住了皮肤,比较难取。
在蜱虫叮咬口周围,医生先用2%盐酸利多卡因做了局部封闭,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在叮咬口虫体旁边,用保鲜膜封住,目的是麻痹蜱虫,让它松口,从而顺利取出蜱虫。
然而,这只蜱虫很是顽强,麻醉对它没有起到作用,20分钟过去了,它的脚已经张开,虫体也竖起来了,但口器还是紧紧咬住皮肤。
为了避免蜱虫口器折断在皮肤里面,造成感染的风险,蒋小云医师决定把蜱虫叮咬部分的口器连虫体一起手术切除,之后再把伤口缝合,前后用了10分钟左右。

1、野外郊游或劳作当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应当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等。一旦发现有蜱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观察身体状况。
2、被蜱虫叮咬后,发病与否取决于蜱虫是否携带病原体,只有被少数携带病原体的蜱叮咬后才会发病,所以不必过度恐慌。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或体征,要及时就诊!
3、健康者如果接触蜱虫病患者的体液,应及时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前,绝对不要接触黏膜部位,在随后的1-2周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来源:都市快报 记者 陈彦汝
版权归原作所有,转载请联系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