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长三角: 覆盖6家药房!全国首个外卖刷医保买药试点落地
上海
上海公立医院“抗疫年”满意度调查出炉:门诊出院分别为95.68%和90.78;“医院卫生间”“门诊等候时间”满意率大升
今天上午,“2020年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满意度调查”向社会发布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对医疗服务总体满意,门诊和出院病人的总体满意度评分平均分别为4.78分和4.58分(满分为5分),总体满意率分别为95.68%和90.78%。2020年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门诊等候时间满意率和门诊洗手间清洁卫生与安全措施分别为87.34%和95.00%,分别比2016年门诊等候时间和门诊洗手间清洁卫生满意率提升11.9个百分点和10.0个百分点。(上观新闻)
鼓励更多人共筑防护墙,沪上高校师生接种疫苗,上海教育系统已完成疫苗接种44.48万余剂次
目前,上海市、区教育部门及各高校正稳妥有序推进高校师生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3月25日12时,上海市教育系统共完成疫苗接种44.48万余剂次。为保障高校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上海市教育系统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协作配合,加强科普宣教。下一步,市、区教育部门及各高校将进一步有序推进本市教育系统师生员工疫苗登记接种工作。(文汇报)
上海瑞金中山市一新华市六等5家市级医院对接五个新城,解决百姓看病操心事
上海将以五个新城建设为起点,加强分级诊疗、强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全市遴选了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市一医院、新华医院、市六医院等5家医院,分别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所在的区域性医疗中心牵手,以市级医院为技术龙头、区域性医疗中心为业务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服务网底,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5家医院将输出全国排名前列的优势专科或特色专科,加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急诊、胸痛、卒中、创伤、儿科、产科等学科建设。医院还将派出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肿瘤、内分泌、儿科等专家,通过教学、义诊、查房等技术传帮带,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文汇报)
沪豫心外团队联手完成全球首例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瓣中瓣”手术
3月24日,全球首例同时接受三瓣膜“瓣中瓣”植入手术的患者翟先生顺利出院了!“之前植入我心脏内的3枚生物瓣都坏了,身体状况也经不起再开一次大刀,本来以为没救了,但没想到上海中山医院魏来主任医师和郑大一附院冯德广教授联合手术团队创造了奇迹,让我重获新生!”该全球首例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瓣中瓣”手术标志着中国介入瓣中瓣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新民网)
明确措施提高中药材品质,《上海市中医药条例》表决通过
3月24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中医药条例》,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针对此前人大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这部法规对症下“药”,在中药院内制剂品种备案、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满足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上海市人民政府)
江苏
扬州这3地将开展癌症高危筛查
日前,扬州市邗江区、江都区和高邮市将面向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等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筛查。根据最新江苏省恶性肿瘤登记报告显示,江苏省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05.80/10万,死亡率为204.00/10万,死亡和发病率均高于全国;全省癌症的5年生存率为34.1%(其中城市为38.1%,农村为30.4%),低于全国40.5%。根据《健康江苏2030》《江苏省推进癌症防治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2)》,实现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高发地区重点癌种的早诊率达到55%以上。(扬州网)
今年江苏将完成5600万人疫苗接种 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尽快形成群体免疫屏障
今年年底前,江苏省计划完成5600万人口的疫苗接种。江苏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汪志国介绍,接种疫苗后至少有三重保护意义:刺激人体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阻挡新冠病毒感染;对已经感染的人来说,可以保护其不出现症状或出现轻症状。此外,对已经产生症状的患者来说,能明显减少转为重症、危重症、死亡的发生。目前国产疫苗(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率总体达70%左右,尤其是重症和死亡的保护率可达90%。因此,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大多数感染和绝大多数重症的发生。(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明确医保改革新路径:保障更适度均衡,政策更统一公平
江苏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搭建新时期江苏医保改革的“四梁八柱”,明确医保改革新路径。 《实施意见》最大的亮点,是鼓励大力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在基本医保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优化参保结构作为提升全民参保质量的突破口,通过完善参保缴费政策,改进优化参保缴费服务,打通居民医保向职工医保的转换渠道,大力促进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新业态从业人员等有就业的人群依法参加保障水平更高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更好的基本医疗保障。(江苏医保局)
无锡市人民医院首家上线“门诊+住院”合理用药前置审核
以往,药师是在医生处方生成后才能判断处方合理性,靠的是药师人工审核,发现问题后再与医生联系,确认或修改处方。今年3月中旬,该院门急诊全面实行处方前置审核,成为无锡首家上线“门诊加住院”合理用药前置审核的医疗单位。前置审方系统采用“软件审核+药师审核”的复合型审方模式,实现临床药学服务、管理过程的闭环管理,将原本后置的处方审核流程“提前”。药师每月还会对处方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反馈临床科室,真正实现“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闭环式药事管理,为患者的安全用药保驾护航。(无锡观察网)
南邮学子打造医疗新帮手 智能机器人可给病人扎针输液
为患者扎针仅用时15秒。近日,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团队发明出能为病人扎针输液的智能机器人,大幅提升了医护人员的效率,也避免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由于血管中的血红蛋白对近红外线光吸收较强的特点,红外线照射下,血管的脉络轮廓会很清晰地显示出来。利用这个原理,扎针机器人能够获取高质量的原始静脉图像,经过图像分析计算,进而执行扎针动作。”创新项目负责人、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技术专业学生代军解释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这款机器人虽然外形简单,但核心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尤其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和云计算难题都已经攻克,在实际应用中,患者只需将手放入设备中,机器人会对血管进行加强显示,最终“一针命中”。(南报网)
浙江
覆盖6家药房!全国首个外卖刷医保买药试点落地
近日,浙江金华“网订店送”医保结算正式启动试点,当地参保人可以通过部分网络平台下单,在试点药店“刷医保”买药。目前“网订店送”医保结算已经在金华市6家药房试点启用,共结算近1000人次,结算费用5万多元。未来,“网订店送”医保结算还将在金华市各个县市增加布点。
据了解,为确保居民医保账户和用药安全,在“网订店送”流程中,金华市增设了三道“安全关卡”。首先是药品上架时,相关平台会严格审批药品类目,危险药品一律不准上架;其次在支付环节,在医保电子凭证认证的基础上,还专门增加一道“特殊认证”,确保人卡一致;最后,药房配备的执业药师将对每笔订单复审,小票上还会标注药品批号有效期。当消费者支付订单后,药品将被密封在包装袋里,由快递小哥等配送到家。(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
瑞安:上门服务,打通新冠疫苗全民接种“最后一公里”
针对一些社区较远,群众接种新冠疫苗不便的情况,瑞安锦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打通全民接种“最后一公里”。3月23日下午,医护人员来到瑞安礁石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新冠疫苗免费上门接种服务。据瑞安锦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魏建国介绍,“按照正常疫苗接种的规范要求两针间隔是14天至28天。下一步我们会到驻点,下村入企,帮助群众完成第二针的接种,让群众少跑腿,尽可能不跑腿。”(健康浙江)
浙医二院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打造“智”疗生态圈
在浙医二院,云端问诊、远程B超、在线续方、5G急救等数字化服务正在悄然重塑就医新路径,带来医疗新体验。据了解,浙医二院首创国际四级远程医学网络,以数据标准化建设和院际数据交互为基础,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线上线下系统联动、院内外信息互通共享,提高了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也为基层医院带来了更明显的融合感。目前,远程医学网络链接200余家协作医疗机构,数家国际一流医疗机构,已累计完成国内远程会诊3万多例,国际远程会诊3000余例,远程教育1000多场,惠及30万人次。(健康浙江)
命悬一线!安吉县人民医院首次成功开展ECMO技术
近日,一位33岁的女性患者生命危在旦夕。因受凉后出现胸闷胸痛,被紧急送入安吉县人民医院(浙医一院安吉分院)救治。患者转入医院重症医学科,经MDT多学科会诊,初步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
考虑到心肌炎救治措施到位,成功几率较大,具有ECMO适应症。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重症医学科立即向浙医一院总院紧急求援,请求ECMO治疗的技术支持。同时,安吉县人民医院启动危重症患者救治应急预案,多部门、多学科迅速集结,全力配合开展ECMO抢救。目前经过积极治疗,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已撤离ECMO,患者病情恢复取得明显进展。这也是安吉县人民医院首次成功开展ECMO技术,不仅填补了安吉县域内此项高精尖医疗技术的空白,也标志着安吉县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的极大提升。(健康浙江)
安徽
安徽5年来结核病患者成功治疗率达93%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结核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全省共登记、治疗、管理肺结核病患者15.3万例,成功治疗14.3万例,治疗成功率93%。2020年安徽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42/10万,实现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下降到58/10万以下的目标。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相继实施了5个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 积极构建“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
一是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多部门合作的结核病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多渠道筹资,经费投入不断加大;
二是强化医保保障,加大民政救治,减轻患者负担;
三是引进“互联网+”技术,提高患者管理效果,通过电子药盒、手机微信APP等新的管理技术,与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推行的“两卡制”相互补充,努力实现基层患者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量化;
四是建立健全三级结核病实验室网络,积极应对耐多药结核病挑战;
五是高度重视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安徽在全国率先将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率纳入“规划”目标。(央广网)
合肥全力推进国家DRG试点工作
规范实现本地化细分组。以国家医保局公布的364个ADRG为核心,按照《国家医保局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与付费技术规范》,通过对38余万条历史数据入组、分组,形成946个本地化DRG细分组。
制定付费办法。制定《合肥市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按疾病诊断分组(DRG)付费办法》,确定总额预算规则,明确病案上传、入组、反馈、确认等工作流程,规定高倍率病例、低倍率病例及正常倍率病例点数管理办法,规定月度预付、年度清算和监督管理等主要内容。
完成基金分配测算。完成了两轮基金分配测算,测算形成DRG基准点数、点数调整系数、高低倍率病例倍率值、DRG点值,对比DRG付费测算结果与历史实际付费,分析差异、调整参数,使基金测算分配结果更趋科学合理,为正式付费运行打好基础。
扩大试点范围。在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省立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1家试点医院基础上,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扩展纳入DRG付费试点范围,试点的18家医院使用医保基金量占市医保基金支出总量的90%左右。(安徽医保局)
芜湖医保“三个侧重”积极融入长三角医保一体化
一是由点及面侧重医保待遇统一。2019年7月1日起,芜湖市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待遇,针对长三角转外就医专门出台待遇政策,对长三角定点医疗机构比照省内市外异地就医进行报销。目前已覆盖上海、南京、温州、苏州、杭州、徐州等6个城市。下一步,芜湖市将持续扩大覆盖城市范围,推进医保待遇统一化进程。
二是由内至外侧重就医互联互通。一方面市域范围内持续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目前芜湖市接入全国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平台的医院已由2019年的20家增加至83家;另一方面实现芜湖市医保卡在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普通门诊、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与上海定点医院门诊就医直接结算,共覆盖23家医疗机构。
三是由浅入深侧重服务优质提效。2019年,芜湖市对异地安置人员,一律取消就医地提供的证明和盖章资料,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市或者省份,备案时限长期有效。2020年我市进一步简化转外就医流程,直接通过线上或医院办理即可,此外,还进一步开通了掌上办、网上办、电话办等多渠道。(安徽医保局)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