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头颅CT通常无法检出,需行头部CTA或DSA检查,其中DSA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
文章转载自:湘南神外
患者老年女性,61岁。反复头痛10余天,近日慕名前往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为颅内右侧后交通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如同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将导致脑出血等状况,后果不堪想象,因此必须尽快处理。
专家简介:罗忠平,现任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郴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湖南省神经科学委员会理事,湖南省脑与脑健康委员会常委,湖南省健康宣教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加速康复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郴州市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郴州市外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考官,郴州市伤残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擅长颅脑肿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在脑、椎管肿瘤行显微手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三叉神经痛行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及血管内栓塞手术,脑干出血行开颅及穿刺手术等方面经验丰富。
神经外科罗忠平主任对手术术式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研判与周密的部署。
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手术团队顺利完成了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情况稳定,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拓展阅读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的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瘤状突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致死率极高,即便幸存下来的患者,也往往会遗留后遗症,所以常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
常规头颅CT通常无法检出,需行头部CTA或DSA检查,其中DSA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颅内动脉瘤治疗有开颅夹闭和神经介入术两种。
01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
是临床治疗动脉瘤常用的有效方法。该技术在颅内的自然间缝分离脑组织,从血管外暴露动脉瘤,然后用一种特制夹子夹闭瘤颈,阻断动脉瘤血供,从而防止破裂出血,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02血管内介入栓塞:
为“新兴”的成熟技术。利用神经介入技术,在下肢股动脉穿刺,通过导管将弹簧圈、支架等器械将动脉瘤瘤腔填塞,以达到防止或者减少出血的目的。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