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
文章转载自:临沂市院微创功能神外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起病多以眼皮间歇性轻微跳动开始,并逐渐向下发展累及同侧面部的其他肌肉和口角。好发于中老年人,常在遇见陌生人时、在公共场所露面时发作明显,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面肌痉挛在广大患者中容易被忽视,不少患者认为眼跳不是病,能忍就忍,能拖就拖。还有一些患者病急乱投医,亲信“一针见效”等虚假广告宣传,目前广大患者治疗面肌痉挛的误区有以下几点:
误区1
面肌痉挛不是病
面肌痉挛除了被误以为是天冷造成的之外,还由于其发病人群集中在中年以后,不少患者也会误以为这是机体老化的一种反应,从而任其发展。 其实,面肌痉挛的症状较为典型:
(1)以一侧眼睑开始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随着时间延长可扩展至同侧面部的其他面肌,伴有口角肌肉抽搐最为常见,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
(2)抽搐反复发作,自己不能控制,多在精神紧张和与人交谈时加重;
(3)严重者会致使眼睛不能睁开,口角歪斜,无法正常地工作或学习;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早去正规医院接受检查,获得准确的诊断后才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误区2
脸上打针可以治愈面肌痉挛
面部注射肉毒素对局部肌肉痉挛可有一定的缓解效果,主要是因为肉毒素可以阻断面神经末梢对面部肌肉的传导,一般注射一次可缓解3~6个月,但需要反复注射。
注射肉毒素是治疗早期面肌痉挛一种保守的方法,没有办法做到治愈,也没有办法做到不留后遗症。
误区3
脸上“扎针”可以治愈面肌痉挛
扎针主要是行面神经外周分支的毁损,阻止其诱发痉挛。该方法短时间内获得痉挛缓解的效果,但远期疗效不佳。外周神经再生后,面神经主干的传导再次传至面肌,引起复发。而且,外周神经毁损可导致永久的面瘫,比肉毒素的副作用还要大。
误区4
万不得已才做手术
许多患者只有当症状严重到万不得已时,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导致病情一拖再拖,最后反而延误了治疗。
据专家介绍,原发性面肌痉挛是指由于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导致神经脱髓鞘的结果,只有将压迫血管移位才能实现面神经减压, 目前,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最有效方法。
微血管减压术在耳后做一小切口,在显微镜下将压迫面神经的血管分离、移位并妥善固定。使得原本被血管压迫而导致的面神经脱髓鞘有了自我修补和恢复的条件。
误区5
微血管减压手术后脸还接着跳,
手术效果不好
临床上部分患者(约20%~30%)面神经本身相当脆弱,被血管压迫较长时间后出现神经的部分变性,导致其放电过程持续进行,即便予以减压,其变性过程并不能在手术的同时恢复,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
这些患者一般在手术3~5月后均能停止痉挛,所以,临床上见到术后继续痉挛的患者,并不是手术无效,而绝大多数是延迟恢复。对于少数手术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以再次接受手术探查,因为再次手术治愈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