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物品管理及注意事项)】 一、物品的管理★ 1、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放置。 2、标明一次性使用的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 3、血液管路和穿刺针不得重复使用。 4、乙肝和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的透析器,需按卫生部血液透析器重复使用操作规范执行。 二、特殊注意事项★ 1、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消毒和冲洗方法及频率参照厂家提供使用说明书。每次消毒、冲洗后要测定消毒液残留量,保证透析机供水安全。血液透析室应当为水处理设备建立消毒和冲洗记录。 2、透析机要定期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处理。 3、血液透析液使用的浓缩液必须获得卫生部门的临床使用许可证。 血液透析机清洁消毒及注意事项 一、清洁与消毒 1、每月对设备消毒剂进行检测,包括消毒剂的浓度和设备消毒剂的参与浓度等。 2、每次透析治疗结束后应消毒机器内部管路(水路)。 3、透析治疗中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消毒。 4、每日清洁擦拭透析机机箱的外部表面和带有底轮的机座。 5、每周彻底清洁擦拭透析机的所有物体表面,清洗空气过滤网。 6、禁止使用化学清洗剂或者是化学消毒剂擦拭机器的显示屏幕。 二、注意事项 1、用消毒剂应有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其种类及浓度需按机器说明书进行选择。 2、作人员应了解消毒产品使用浓度、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3、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 血液透析室(中心)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保养 1.水处理设备应具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 2.每半年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准,此项工作由生产厂家完成。 3.每天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 4.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树脂、反渗膜等需按照生产厂家要求或根据水质检测结果进行更换。 5.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二、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控 1.每月采集反渗水检测细菌总数,应少于100cfu/ml,超过50cfu/ml应提前干预;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 2.每季度采集反渗水检测内毒素,应小于0.25Eu/ml,超过50%应提前干预;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 3.每天检测反渗水电导度,不得高于10μs/cm。新安装的水处理系统或怀疑水处理系统有问题时要提高检测频率。 4.反渗水的pH值应维持在5~7。 5.反渗水每年至少检测1次化学污染物浓度,判断标准参考2008年美国AAMI美国医疗仪器促进会标准(见表)。 6.每周至少测定1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浓度,钙和镁的浓度应分别低于2mg/L和4mg/L,游离氯浓度应低于1×10-6。
【消毒液配制流程】 1、配制消毒液的环境要清洁、无尘 2、配制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及手套 3、根据被消毒物品性质,选择与其匹配的消毒液种类及浓度 4、配制消毒液的容器要保持清洁 5、消毒液溶解后,要用消毒液测试纸检验其浓度并记录 ★ 【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 消毒剂主要用于身体表面(皮肤、黏膜、伤口)、器皿、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消毒。 2、 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不同的作用时间及有效浓度。 3、 应了解消毒剂的理化特性和使用有效期,对有挥发性或易分解者宜新鲜配制,避光密闭保存。 4、 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或消毒物品上的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 消毒剂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湿度、酸碱度、化学拮抗物质、水的硬度等因素的影响。6、 加强个人防护。根据化学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选择防护方法。 7、 高度危险物品或器材,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中度危险物品或器材器材,可选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低度危险物品或器材可选用低效消毒剂;但特殊情况下须做特殊处理。 8、 所有患者使用的医疗用品及器材均应先清洗后消毒;但被阮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程序为“先消毒后清洗”。
【门诊换药室院内感染管理】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先后顺序依次放入无菌柜内,不能有过期物品;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每日通风二次,湿式清洁地面和物表,遇污染及时去污染、清洁、消毒,治疗前后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每周固定卫生日彻底大扫除一次,设有专用抹布、拖把。 4、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打开后不得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需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溶媒瓶上不得插针头与外界相通。 5、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液、锐器盒。 6、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坚持洗手制度,认真作好手部清洁或消毒工作。 7、正确掌握各种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要定期更换并监测浓度,作好记录。 8、各种治疗、换药等操作应按照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狂犬病等应就地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用后医疗废物焚烧处理。 9、使用后的医疗用品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灭菌的原则;朊毒体、气性坏疽、突发传染病病人使用后的医疗器械要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10、每季度对空气、手、物表、无菌物品进行细菌培养并保留记录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