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曾凝的人应该都知道,他是一个“古怪”的人,经常游走于同行圈子,却极少参加他们间的应酬,除非万不得已。或许就是因为这样,他在时间上就比较富有,对于医院建设及运营管理上拥有着极为清晰的规划思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医疗集团总院院长曾凝
走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同地区各县级医院摸索“提升县域医疗能力”改革之路时,曾凝已经在基层走了一圈。去年8月份,他被委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医疗集团总院担任院长,而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深入基层,了解医疗集团下属3家县级公立医院及10家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态势。
他认为,“县域医疗发展缺的从来不是会说场面话的语言家,而是能够带领大家走出窘况的实干家”。单从这一点看,我们就可以笃定,他是避不开成为焦点的。但是,光环加身,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会议的邀请函和一些意义不大的应酬局,这促使他各种不自在,自然而然的就有了“挑三拣四”的性格。
“游玩观赏类会议不去”、“老生常谈的场面会议不去”、“没有实质内容的假大空会议不去”,对于曾凝来说,能够让他主动起来,只有一个字“质”,而这个“质”,就是提升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医院发展上,只要有好的思路或经验,我都愿意去尝试。就好比我的人生信条一样,好的决策者,绝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资料的,而是善于服务于临床一线。”
与其它医疗集团不一样的是,2018年8月份恭城瑶族自治县组建了独具法人资格的医疗集团,以恭城瑶族自治县医疗集团总院(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曾凝介绍,当时,为了更好的结合整个县内的医疗资源,我们以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导向,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组建了紧密型的“三二医联体”。如今,从效果来看,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
“但是,扛得住时间,未必会‘担’得起百姓。”突然,他话锋一转,语气凌厉,“我们要做的好医疗,是要从百姓口中由衷而发的好,而不是它这个东西‘活’下来了,我们便来了一句‘好’。”因此,差异化发展,成了首要考虑点,这也是恭城瑶族自治县医疗集团总院目前主张的发展关键。
在一个整体内,差异化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区域内医疗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医务人员方面。随即他又举例道,“就比如临床一线科室工作多而繁琐,医务人员往往都是一种又忙又累的状态,遇到一些大型救治,就必须的增加人手,而这个时候绩效这块大蛋糕分落下去,效果就不太明显了。但是相对轻松的儿保、妇保这边,既不需要上夜班,也不需要太复杂的活,为此同样是工作,在工资待遇上只是差了一小点,大家自然都愿意跑来相对‘轻松’的一边工作。”他喝了两口水,在反问的同时给出了答案,“如何改变这个现象呢?这就需要进行人事和绩效改革。”
有想法就要落地,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出不足。恭城瑶族自治县医疗集团总院的人事改革,率先从后勤社会化开始。目前,医院现职工596人,而整个后勤人员就占了66个名额,每年累计花费数百万元。“重要的是,一旦医院绩效提升,他(她)们也就会提要求。”曾凝如是说,可见,绩效待遇的偏差,会造成一定的发展“隔阂”。为此,推动后勤社会化是一条必选路径,使得医院轻装上阵,把绩效节余出来,发给真干实事的人。
精细化管理要服务于患者
“依言而行,用身作则。”这是曾凝作为院长的格局,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了解一线,他每周都至少要去门诊坐诊,并且还要抽时间去各临床科室去走走,他直言,“只有置身于临床,才能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以便获得更好的管理方式。”
拨开医院管理内核,曾凝想要的是一种服务型的管理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行政管理要服务于临床、临床诊疗要服务于患者,切实做到为临床一线减负。这对于提升医院的诊疗服务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是一笔经济账。曾凝表示,为此,设立医疗集团管委会极有必要,对集团内所有医疗机构定岗定责,并建立独立的银行账户,固定一个具体数值,然后通过分析他们的转诊率,制定并平稳“绩效杠杆”,从根本上扭转乡镇卫生院的小马拉大车行为。“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把他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大家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当中。”
分级诊疗制度是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制度,而在常驻人口只有26万的恭城瑶族自治县中,曾凝认为,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强医疗集团总院,其次是根据各下属医疗分院的区域属性,建立不同的特色专科。“我们总院与平安镇卫生院共建的康复中心就是我们第一个医养融合方面的特色专科示范点,目前从成效上来看,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九十六张床位,平均每月的都有七十余张床位是住有患者的。”
在特色专科的发展规划上,曾凝的考虑极为“细致”,从上级医院或者总院内抽调相关特色专科专家到相应的卫生院来坐诊,并根据每个区域老百姓“赶闹子”时间,给专家们制定相关坐诊时间表。“‘赶闹子’的路上就看了病,既节约时间,又节省花销成本。”曾凝讲到,如今,恭城瑶族自治县医疗集团总院不仅与西岭镇分院共建了“耳鼻喉特色专科门诊”,而且还与栗木镇分院共建了“口腔专科门诊”。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设置发展“警戒线”,控制收支平衡。他半开玩笑道,“对于县级医院来说,临床医生是稀有的,建立管理弹性制十分有必要。把专家力量释放下去,在拓展病源的同时,也能提高基层分院的业务水平。”再者,格局一定要长远,专家下到乡镇卫生院坐诊,所产生绩效具有相互性。“病情轻的患者你卫生院治,重症急危我总医院来管。”曾凝举例道,“而不至于一个简单的口腔疾病,我们就对病人说,您这个病我们看不了,去别家县市级医院吧!”
信息化程度决定医院发展潜力
众所周知,曾凝院长有一颗“数据脑”,办公桌上最常出现的就是各类数字报表,而恰恰是这一点,绘制了一张恭城瑶族自治县医疗集团总院的“管理分布地图”对医院的设备、物资、运行状况等进行分析,让人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整个医院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对数据的敏感,同时造就的还有他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超前思维。据曾凝介绍,2018年12月份,恭城瑶族自治县率先在全市启用分级诊疗管理信息系统双向转诊平台,并与桂林医学院特聘专家、留美博士陈安均团队合作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分级诊疗平台,借助微信在互联网上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预约转诊、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服务,探索县乡村医生分级诊疗新模式。
又在2019年1月率先实现全市放射影像检查县乡互相传输,开创“基层检查,县级诊断”服务新模式,目前已建成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心电诊断、超声诊断中心,各中心上联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下联医疗集团各成员单位,实现“三二一”互联互通、实时查阅、互认共享,逐步推进服务同质化,为医疗集团内各成员单位提供一体化服务。
用数据来说,2019年,医疗集团总院为乡镇卫生院远程影像诊断1237例,远程心电诊断1433例,远程病理诊断22例,远程超声诊断7例,均与上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或实现零的突破。“但这些都是‘前辈’铺的路,而我想做的是,在原有的信息化系统基础上,打造出一个属于我们恭城瑶族自治县医疗集团总院的‘中心数据库’。”他的回答坦诚而坚韧,震慑力十足。
信息化可以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让决策不会有太多的主观性因素掺杂其中。“信息化程度越高,医院的发展潜力就越好。”他讲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可以看到,大众就医模式有了一定的改变,老百姓可以不出家门就能获得送医上门、送药上门、线上问诊的服务。
“有网络覆盖的地方,线上医疗服务就可获得。”他强调,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疫情防控中,集团总院作为县域内新冠定点救治医院就切实感觉到了这一点,2020年疫情期间,通过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5G远程会诊,全县共诊断新冠疑似患者120例,其中2例为确诊患者,而且通过5G网络的抗疫培训及交流,县医疗集团总院实现了院内零感染。另外,在5G远程会诊网络技术的加持下,恭城瑶族自治县医疗集团总院还建立了智慧病房。
采访最后,曾凝强调,今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将“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纳入“十四五规划”,“县级医院发展”成为2021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在新的起点上,恭城瑶族自治县医疗集团总院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以“博学求精,厚德至善”为誓言,竭尽全力为老百姓打造优质就医服务。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