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2021-03-24   古麻今醉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本试验为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麻醉诱导后两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的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和双侧颈浅丛阻滞。纳入标准:① 根据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明确诊断为甲状腺疾病,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法控制需行手术治疗患者;② ASA分级Ⅰ、Ⅱ级;③ 年龄20~60岁。排除标准:① BMI<18 kg/m2或>27 kg/m2;② 术前存在呼吸功能不全、膈神经或喉返神经麻痹;③ 术前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④ 术前合并凝血功能不全或穿刺部位感染;⑤ 术前使用止痛药物治疗;⑥ 罗哌卡因或利多卡因过敏;⑦ 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主要结局指标:术后24 h恢复质量[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QoR‑40)量表评价]。次要结局指标: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医师操作满意度,入室稳定后(T1)、阻滞后2 min(T2)和切皮即刻(T3)时心率和MAP变化,苏醒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PACU停留时间,术后0、4、8、24 h静息和运动(咳嗽)状态下疼痛数字评价(NRS)量表评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本试验共评估68例患者,其中3例手术当天发热,2例入室后血压过高,3例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最终共纳入患者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BMI、ASA分级、糖尿病及高血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24 h QoR‑40量表评分比较

试验组术后24 h QoR‑40量表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在自理能力及疼痛的维度上,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麻醉维持期瑞芬太尼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医师操作满意度(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的心率和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麻醉时长及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苏醒期情况比较

试验组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试验组术后0、4、8 h静息时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24 h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咳嗽时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与双侧颈浅丛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24 h的恢复质量,降低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降低患者拔管即刻及术后4、8 h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本试验中,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 QoR‑40总分明显提高,并且在自理能力及疼痛维度上,亦表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提示颈神经通路阻滞相较于颈浅丛阻滞,更适用于甲状腺患者的术后镇痛。


本研究发现,颈神经通路阻滞镇痛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镇痛药物用量,然而血流动力学上却无明显变化,且操作医师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所提高,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良好的镇痛效果。研究表明,甲状腺术中全身麻醉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可通过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进而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然而,本试验中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原因可能是本试验样本量计算是基于术后恢复质量,已有样本量不足以检测出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上的差异。


在本试验中,我们对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进行了密切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颈神经通路阻滞并未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相较于颈浅丛阻滞,超声引导下的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药量,增强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甲状腺,苏醒期,神经,阻滞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