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RNA”新新技术,打造疫苗对抗病毒新突变

2021
03/24

+
分享
评论
一节生姜
A-
A+

1
新一代RNA疫苗技术

3月16日,在bioRxiv预印本平台上,预先发表了一份来自北京大学魏文胜教授团队的最新科研结果。[1]

魏教授的团队使用“环状RNA”的技术,针对新冠病毒(SARS-CoV-2)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制造了疫苗,在动物实验中,肌肉注射了两剂环状RNA疫苗的老鼠,在第二剂加强免疫之后,体内稳定地产生了大量的中和抗体,可以有效地中和SARS-CoV-2伪病毒,表明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有强大的病毒中和能力。

(图片来自文献1)

不仅如此,环状RNA疫苗还可以诱发产生强大的T细胞免疫反应(主要是Th1免疫反应,没有刺激Th2免疫反应)。

因为目前的新冠病毒已经发生了突变,而且有数据表明,对于南非、巴西等地出现的突变体(B.1.351/501Y.V2和P1),目前新冠疫苗的保护力出现了下降。针对这个严峻的情况,魏教授的团队也针对B.1.351新毒株中的501Y突变设计了新的疫苗(circRNARBD-501Y.V2),与针对原代病毒的疫苗(circRNARBD)进行了比较。

采集接种过疫苗小鼠的血清,比较不同抗血清对不同的病毒的中和能力,研究团队的结果表明,针对原代病毒的疫苗确实对新突变体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并未消失),而针对新突变的疫苗,对B.1.351的抵抗能力最强,对原代和其他突变仍有抵抗力。

2
以病毒之道,还彼之身”,环状RNA是个什么技术

可以翻译制造蛋白的RNA分子,一般都是单链线性分子,但一些病毒,如丁肝病毒,可以产生环状的RNA分子。环状RNA分子非常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环状RNA”技术,也是偷师病毒的结果。

但是,只是山寨病毒的技能是不够的,想要战胜病毒,还需要创新。

所以,在新技术制造的“环状RNA”中,加入了蛋白翻译所需要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以及对上游序列的m6A修饰。

作为疫苗的RNA,需要编码病毒的一段蛋白,作为引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抗原,但是在“环状RNA”疫苗中,也不是简单地编码一个新冠病毒感染细胞所需要的“受体结合区域”,而是包含了一个帮助它形成三聚体的噬菌体蛋白模式。通过这样的设计,在进入细胞之后,环状RNA疫苗就可以3D打印出一个逼真的抗原蛋白,与病毒感染细胞时结构非常一致,免疫系统因此产生的抗体,也可以更好地对抗病毒。

(图片来自文献1)


3
关于环状RNA疫苗新技术,有这样几点需要了解

如今已经有新冠疫苗上市,并且已在全球都开始大规模接种。魏教授团队的这个新技术,有什么意义呢?

1.  关键词:未来

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虽然国内基本没有疫情,但是全球的疫情绵绵不绝,尽管目前在推广疫苗接种后,疫情有好转的迹象,但是目前出现的B.1.351和P1毒株,已经获得了感染老鼠的超能力[2]。可以预见的是,与新冠的抗争,不是人类的短期行为。中国实行的严防死守措施,虽然非常有效,但是社会成本、经济成本比较高,不可能长期实施,中国和世界都需要不停地接种疫苗来抗新冠。

从目前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看,新型的mRNA疫苗能获得更高的保护率数据(94%~95%),这意味着可以更好地控制疫情。而且这些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疫苗还有一个优点:可以针对新出现突变株快速更新疫苗的版本,这比常规的灭活疫苗有着很大的优势。

比如在巴西的原始森林地区发现一个新突变,如果要更新常规疫苗,需要先拿到这个真实的病毒株,这在目前国际交流存在巨大障碍的今天,本来就是一个难题。即便花了几个月拿到病毒株,还需要花两个月的时间扩大培养活病毒。

但是对于环状RNA技术来说,只需要拿到病毒的突变序列,就可以安排制造升级版的疫苗。这个时间上的优势,意味着可以第一时间制造出更加有效的疫苗,能够更快地扑灭疫情。

也意味能够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很显然,这个技术也可以制造针对其他病原体的疫苗。 

2.  相比目前的mRNA疫苗,环状RNA有什么优势? 

mRNA疫苗需要在超低温保存和运输,目前至少需要具备零下20度的条件,对于疫苗的可及性是硬伤。 

但是环状RNA不一样,因为自身非常稳定,不需要对RNA进行额外的修饰,以提高稳定性。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表明,将环状RNA在室温放置两周之后,转染细胞的效率也没有发生衰减。这个优势将非常有利于未来疫苗的开发,有望成为可在室温运输和短期存储的疫苗。 

3.  环状RNA离运用还有多久? 

很显然,目前的研究只是动物的试验,要能真正用上环状RNA疫苗,首先还得经过必要的临床试验。

参考文献:

1. Qu, L., et al., Circular RNA Vaccines against SARS-CoV-2and Emerging Variants. bioRxiv, 2021: p. 2021.03.16.435594.

2. Montagutelli, X., et al., The B1.351 and P.1 variantsextend SARS-CoV-2 host range to mice. bioRxiv, 2021: p. 2021.03.18.436013.

(作者:张洪涛,笔名“一节生姜”。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领域:癌症的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著有科普读物:《吃什么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谈最前沿的医学研究,也可以讲最通俗的故事。)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RNA,疫苗,病毒,细胞,疫情,抗体,突变,新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