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变瘦也要当心!这种肉肉,年轻时就要开始攒

2021
03/24

+
分享
评论
邵逸夫医院
A-
A+


哎呀,老了,干什么都没以前有力气了

现在走不动了,都不敢走远喽,整天只能坐着看看电视


你身边的老年人是否也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如果你很细心,会发现身边的老年人比年轻时瘦了很多,甚至很容易跌倒、骨折。部分老年人的反应、动作都远没有以前麻利,但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人衰老的“正常”表现。

其实不然,近十余年来国际上对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至2016年,这个疾病正式成为了国际疾病编码的一类疾病——肌少症

而且这个病不是老年人专属,部分年轻人也会患肌少症。所以,为了我们现在和以后的生活更有质量,我们得重视这个毛病,做好防治。

那什么是肌少症呢?我们又该如何做来预防呢?

01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或称“肌肉减少症”,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在共识里将肌少症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

肌少症与活动障碍、跌倒、低骨密度及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是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的重要原因和表现之一。


Points

肌少症 · 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去健身房健身的人就知道,健身更重要的不是降低体重,而是减少脂肪,增加肌肉含量。

为什么需要增加肌肉含量呢?因为肌肉参与了我们所有活动过程,如眨眼、咀嚼、坐、站、行走、跑步、跳跃等等,也帮助我们对抗地心引力,维持身体平衡。

试想一下,如果肌肉减少了,那我们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是不是就出现障碍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人类从40岁开始,肌肉质量逐年下降,70岁以后下降速度更快,这也是肌少症在老年人群中更常见的原因。

肌少症不仅会增加老年人的住院率及医疗花费,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缩短老年人的寿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Points

肌少症 · 有哪些表现?

肌少症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患者可表现为虚弱、容易跌倒、行走困难、步态缓慢、四肢纤细和无力,甚至因活动障碍并发褥疮、肺炎、骨折的发生等。


Points

肌少症 · 患病概率

我国的一些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大于70岁老年人,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2.3%和4.8%;香港地区-老年男性患病率9.4%;台湾地区-老年男女患病率9.3%、4.1%。

在亚洲,老年人肌少症的估计患病率为4.1%-11.5%

据推测,全球目前约有5千万人罹患肌少症,预计到2050年患此症的人数将高达5亿。总之,肌少症将是未来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02

肌少症有哪些危险因素?

为什么说它与年轻人也有关呢?


经研究显示,多种风险因素与机制参与肌少症的发生,如运动减少、神经-肌肉功能减弱、维生素D缺乏、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

另外部分还会继发于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结缔组织病、结核感染以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极可能掩盖其本身问题。

现在很多工作依赖于网络、电脑,这就造成了绝大部分年轻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疏于运动锻炼。还有很多“肥宅”、不科学减肥等,都会因为运动减少、蛋白质摄入不足等原因而发生肌少症,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年轻就不会患病,也不要等到我们老了才来后悔没有储存足够的肌肉。


03

肌少症该怎么诊断呢?

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需要警惕?


目前肌少症的诊断有赖于肌力、肌强度和肌量的评估等方面。肌少症判定标准应综合肌量和肌肉功能的评估,我国建议筛查与评估步骤如下:


重点筛查对象:

老年人群(60或65岁及以上),近期出现功能下降或功能受损,非意愿性体重下降1个月内超过5%,抑郁情绪或认知功能损害,反复跌倒,营养不足,慢性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出现以上任一情况,请高度警惕,尽快找专科医生进行筛查。


测量小腿围:(单位:cm)

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小组提出的AWGS2019建议,男性<34 cm,女性<33 cm,即为患肌少症可能。


04

肌少症该如何防治呢?


 

防治对象包括所有的肌少症人群,包括各种疾病、药物和废用等所致的肌少症和老年性肌少症、防治措施包括运动疗法、营养疗法和药物治疗三方面。


01

运动疗法


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量和肌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02

营养疗法和维生素D补充

 


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因此,建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衡膳食和充足营养;而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患者常常表现为肌肉无力、活动困难等,所以,老年人群中补充普通维生素D对增加肌肉强度、预防跌倒和骨折更有意义。

注:EPA、DHA均为多不饱和脂肪酸;ADMR为代谢率。


03

药物治疗

 


目前还没有以肌少症为适应症的药物,有待进一步研究。


04

康复治疗

 


主要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对缺乏运动或受身体条件制约不能运动的老年人,可使用水疗、全身振动和功能性电刺激等物理治疗。

以抗阻运动为基础,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

▲ 每天进行累计40-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其中抗阻运动20-30分钟,每周不少于3天。

▲ 减少静坐/卧,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


Points

如何 · 评估效果?

定期监测肌肉质量、力量与功能的变化,评价脏器功能状态,及时处理并发症,科学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住院患者应每1-2周监测评估,而社区患者应每4周随访1次,干预结束后每3个月随访1次。


小结

肌肉作为我们人体最大的组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好好保护我们的肌肉,将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肌少症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久坐不动、蛋白质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等均可出现。关注肌少症,早日发现这个隐藏的杀手,造福老年生活!


来源:邵逸夫医院  
作者:全科医学科 李力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维生素D,肌少症,老年人,患病率,肌肉,运动,营养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