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新贵exosome

2021-03-23   e药安全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新贵exosome


Exosome是肿瘤研究的新贵,原因在于它既可以往生物标志物方向发展,也可以往机制研究方向发展——尤其是它能够出人意表地实现生物信息从一类细胞到另一类细胞的穿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生命的神奇。


对于Exosome,主要是因为游离microRNA。在临床应用上它的提取技术不够成熟,不够稳定;对于基础研究,过于昂贵。

exosome作为生物标志物,有着ctDNA不可比拟的优势。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我们把面对的一个个肿瘤,看成是一个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exosome 就是这些凶手用的凶器——这一点类似CTC,它们都是承载着生物学功能的功能单元,而ctDNA,更像是足迹,指纹,它们可用来追踪凶手的信息。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凶手能够留下的足迹,指纹多少,是不一定的——甚至可能会隐藏所有的痕迹,但是再狡猾的凶手都必须使用凶器。所以,如果exosomeCTC的技术能够成熟到一定程度,他们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至少exosomeCTC发展了这么多年,技术的进步离领域的期望,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在下面这篇文章中竟然在exosome中能够检测到整个肿瘤的基因组信息——没错,不是片段,是整个基因组。

我们永远都觉得WGS在反映肿瘤大片段,结构性基因变异信息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这些信息对于我们完整地了解肿瘤,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这种重要性远远没有引起领域内足够的正视。在ctDNA中要检测出全基因组信息,这一直是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是exosome的出现,是否能够提供让这个挑战变得并不是那么触不可及呢。

下面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研究摘要】

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源自K-562(慢性髓系白血病),HCT-116(结直肠癌),B16-F10(黑色素瘤)等细胞系的exosome中的DNA性质。研究者分别用酶学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方法确认了在exosome囊泡膜内和膜表面都有dsDNA。通过对比很多细胞系(包括永生化的成纤维细胞细胞系)分泌的exosome DNA exoDNA)含量,研究者发现肿瘤细胞系整体上分泌的exoDNA总量要高于正常细胞。但是在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 exoDNA也是差别很显著的。他们随后用B16-F10作为模型,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者发现exoDNA中完整、无偏差地包含了肿瘤细胞全基因组信息。随后研究者又在细胞系中验证了检测exoDNA中和EGFR相关的actionable mutaion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拓展到动物移植瘤模型中收集的外周血检测。整体研究证实了在exosome中存在着大量的dsDNA,并进一步揭示了exoDNA在临床检测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潜力。

【研究数据解析】

研究者首先通过酶学的方法,利用S1核酸酶(仅消化ssDNA)和Shrimp核酸酶(仅消化dsDNA)分别处理提取的exoDNA,可以发现exosome中大部分的都是dsDNA,也存在一部分的ssDNAK-562a标示的处理组)。随后用这两种酶处理完整的exosome,然后再提取exoDNA——这一步可以去除膜表面的DNA。综合(K-562b标示的处理组,用S1核酸酶预处理;c标示的处理组用Shrimp核酸酶预处理;BC,分别是HCT116B16-F10exosome接受核酸酶处理)多个细胞系的结果,在exosome的膜表面存在着一定数量的DNA,且大多是分子量>2.5 kbdsDNA。相应地,exosome囊泡内的DNA大多是小片段dsDNA200bp-1kb)。

研究者进一步用原子力显微镜证实了exoDNA的性质更接近dsDNA

研究者随后对多个细胞系分泌的exoDNA进行了分析,根据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系整体上分泌的exoDNA总量要高于正常细胞(成纤维细胞DFO97)。但是在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 exoDNA也是差别很显著的。通过酶学方法,进一步证实大部分肿瘤细胞的exoDNA仍为dsDNA(大部分>50%)

研究者以B16-F10为模式细胞,用1ug exoDNA来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了与B16-F10完全相同的基因组DNA图谱。研究者通过分析测序数据和比较基因组杂交结果,发现exoDNA相比基因组DNA,其组成上并没有编码区或非编码区,正义链或反义链,特定的基因组区段的富集或缺失的偏向性。甚至exoDNA的甲基化水平(5’-cytosine)都与基因组DNA类似。

随后,作者分别在肿瘤细胞培养分泌的exoDNA和荷瘤小鼠外周血提取的exoDNA成功检测到了actionablemutation,如BRAFV600E)。

【综合点评】

这篇文章虽然非常短小,而且主要是依赖于肿瘤细胞系的exoDNA检测,但是仍然用非常全面的实验学方法,证实了exoDNA的一些性质——这些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几点建议:

1. ctDNA  exoDNA 是否有交集?

要说明这个问题,特意看了一下文章补充材料中研究者采用的exoDNA提取方法。作者在这里采取的是超速离心方法。这个方法严格意义上提取的是extracellularvesicle EV)。尽管exosomeEV中重要组成部分,但EV中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囊泡,例如凋亡小体——ctDNA被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来源于凋亡细胞,是有可能包裹在凋亡小体中的。因此,通过超速离心方法获得的exosome,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凋亡小体的污染。相应地,这样获得的exoDNA可能与ctDNA有一部分交集。得率高,但有其他囊泡污染,也是用超速离心法研究exosome最大的问题之一。

本文中有些证据也提示这种可能,一个是酶学分析exoDNA组成实验中,数据表明囊泡内的exoDNA主要集中在小片段(200bp-1kb)。特别是在B16-F10中,片段比较明显的集中在200bp左右,这个与ctDNA的大小是非常接近的。因此,是否有可能真正的exoDNA都是大片段(>2.5kb)且整合在exosome表面。文中看到的囊泡内的exoDNA,其实大部分是来源于凋亡小体的ctDNA。另一个证据是,在补充材料中研究者用抗dsDNA的抗体对exosome进行免疫电镜,发现只有10%exosome是阳性——在电镜下是能够很清楚的分辨凋亡小体和exosome。这可能也部分提示,酶学研究发现的大部分dsDNA都可能是来源于凋亡小体。

2. Exosome DNA更适合用测定肿瘤基因组特征

ctDNA作为肿瘤DNA遗传特征分析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到底多少量的ctDNA,才基本上能够覆盖全基因组。这个问题一方面跟采用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相关,另一方面也跟ctDNA客观上在单位体积血液中拷贝数有关。

我们可以做一个粗略的估算:

假设1

产生ctDNA的凋亡肿瘤细胞数目总数,平均到每毫升血液有1个细胞(这个估算应该还是比较保守的,综合现有的CTC检出率和已知的肿瘤细胞在外周血中死亡率)。每个细胞的基因组DNActDNA)的量是7pg

假设2

ctDNAcfDNA中的比例为0.1%(这个数据也是比较保守的,根据现有的ctDNA研究数据看)。

因此,在这种最保守的情况下是7ng,加上点火耗,就算10ng——这和之前别的文献测定的结果是类似的【Nature medicine2014, 20(5): 548-554.】。换句话说,在不考虑检测灵敏度的情况下,实际上10ngcfDNA就实现了一滴血一个世界。如果我们要考虑到反映肿瘤细胞异质性,1ugcfDNA就可以代表100个肿瘤细胞。

在本文中,研究者用了1ugexoDNA拼出癌症细胞的全基因组DNA考虑到培养的细胞并没有来源于正常细胞的cfDNA稀释,研究者的这个实验结果本身,并不足以让人惊讶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是,正常细胞(成纤维细胞)分泌的exosomedsDNA含量很低(请注意并不是正常细胞分泌的exosome很少,而是分泌的exosomedsDNA含量很低),而肿瘤细胞分泌的exosome中却大量地把肿瘤基因组DNA包裹进来。因此,肿瘤来源的exosome,实质上成为了一个富集肿瘤DNA的载体

要知道,cfDNActDNA的稀释,是测定ctDNA基因变异最大的阻碍——尤其是对于一些同时患有慢性炎症的肿瘤患者,可以想象炎症反应也会导致大量的cfDNA释放。如果这篇文章描述的以下两点都是可被重复证实的:其一,肿瘤细胞分泌的exosome中包含了大量的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基因组DNA片段;其二,正常细胞分泌的exosomeDNA含量很低。那么分析exoDNA,的确是一种很有优势的肿瘤遗传信息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临床应用方面,exoDNA vs ctDNA的两个点:其一,exosome提取方法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其二,exoDNA 的低得率和对肿瘤DNA的富集这两个趋势,在现实测试中的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总体来说,exoDNA还是很有前途的。

exoDNA,ctDNA,基因组,细胞系,肿瘤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