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累丑”还致癌,熬夜的“副作用”,真的不能忽视

2021
03/23

+
分享
评论
上海细胞治疗集团
A-
A+


近日有个热词“累丑”掀起了广大打工人的共鸣,频频登上热搜,网友称,累丑就是短时间内五官没有变化,体重没有变化,皮肤没有变化。但经过连续熬夜、加班、高强度运动、没有良好的休息后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枯草一样被吸干的丑感。当你拍照片时,镜头里的自己怎么看怎么都没有青春的活力,看起来很呆很丑。


 

图片来源:Pixabay官网


然而熬夜、作息不规律带来的仅仅是“累丑”吗?人类社会始终有一些行业需要24 小时连轴转,夜晚的医院急诊要正常运转,夜晚的航班要正常起飞,夜晚的肯德基也会照常营业。夜班人群必须面对轮班和昼夜节律周期改变等生理上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却不仅仅体现在“颜值”上。


01

JPR发布最新研究:夜班增加患癌风险

近日,由华盛顿州斯波坎市 - 华盛顿州立大学(WSU)健康科学学院团队和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合作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夜班会扰乱某些癌症相关基因的 24 小时自然活动节奏,使夜班工人的 DNA 受到损伤,同时还会扰乱机体的 DNA 修复机制,使得夜班工作人群罹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增加。该研究于2021年2月27日发布于《松果体研究杂志》(JPR)。


 

文献发布截图


该研究纳入了14名志愿者并展开了模拟轮班工作的实验。14名志愿者在WSU斯波坎分校的睡眠实验室住了7天,其中7人完成3天的模拟夜班计划,另7人则完成3天的模拟白班计划。


在完成模拟班次后,志愿者参加 24 小时标准常规规程,该规程用于研究人类内部产生的生物学节律,而不受任何外部影响。其间,志愿者在恒定的光照和室温下以半卧的姿势保持24小时不睡觉,每小时摄入相同的零食,每3小时抽取一份血样。


主要研究结果:



1.夜班人群DNA修复基因失去节律性


从血液样本中提取的白细胞表明,许多癌症相关基因的节律在夜班条件下与白班不同。且与DNA修复相关的基因在白班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而在夜班条件下则失去了节律性。


 

夜班白班人群的DNA修复基因节律性



2.夜班人群的DNA更易受到损伤


随后,研究人员观察了癌症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结果后发现,从夜班志愿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白细胞DNA损伤相较白班志愿者更多。由此可见,夜班会破坏某些癌症相关基因的自然 24 小时节律,使夜班人群DNA 更容易受到损伤。


 

夜班白班人群白细胞DNA损伤程度



3.夜班人群DNA更易受到致癌因素辐射损伤


更重要的是,当研究人员在一天中的两个不同时间将分离的白细胞暴露于电离辐射后,发现在晚上受到辐射的细胞中,夜班志愿者白细胞DNA损伤比白班志愿者更严重。这表明夜班参与者的白细胞更容易受到辐射的外部损害,而辐射是已知的致癌风险因素。


PNNL计算科学家Jason McDermott提到,“研究结果表明,夜班降低了人体最需要的DNA修复过程的有效性,打乱了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时间。


02

昼夜节律与癌症息息相关

尽管夜班与患癌风险增加之间的相关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但已有不少研究证明熬夜会致癌。与此同时,大量暴露在人工照明灯下,以及经常在跨越时差的两地来回奔波的人们也是癌症的重要暴露人群。这些致癌机制都和人体的昼夜节律紊乱紧密相关,更准确的说,是和调节昼夜节律的时钟基因有关。


 

图片来源:Pixabay官网


如今“累丑”只是将作息紊乱的危害表现在了脸上和精神状态上,便引起了如此广泛的共鸣,可见这类人群并不在少数。熬夜越来越普遍,甚至代替了“早睡早起”成为了当代多数年轻的打工人惯有的生活模式。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DNA修复,节律性,致癌,熬夜,基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