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是指心瓣膜受到各种致病因素损伤后或先天性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最后常导致心功能不全,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
对于成人来说心瓣膜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可以通过外科手术也可以通过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尤其是经血管介入瓣膜治疗已经成为成人心瓣膜病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尤其是TAVR,在欧美手术量已经超越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成为最为主流主主动脉瓣膜病治疗方式。
尽管经血管介入瓣膜在成人方面取得巨大发展,然而在儿童的患者中几乎是停滞不前。目前还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方式进行修复或者置换。尤其当患者只能接受瓣膜置换时,这些接受瓣膜置换治疗的儿童患者不得不进行多次瓣膜置换。根据临床统计这些患者平均要经历五次瓣膜置换,直到成年后植入机械瓣膜。这就要求他们终生服用抗凝剂。但是很多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接受多次瓣膜置换,往往等不到成年后植入机械瓣膜那一天。
这些儿童的患者所经历的痛苦,不是正常人所能想象的。不仅要遭受身心痛苦,而且他们时刻面临死亡危险。
由于这个市场要远远小于成人瓣膜疾病市场,而且技术难度极高。因此关注很少,导致这个这些患者临床需求一直无法等到满足。
最近终于在这个领域传来的好消息,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的研究人员创造性开发一种可以与患者一同成长瓣膜---自生长心脏瓣膜。
自生长心脏瓣膜
自生长心脏瓣膜是一款组织工程瓣膜,由三根管子(直径约16毫米)相互缝合而成,缝合后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再通过稍微修剪一下,制造出小叶,制造出一个直径约19mm的类似心脏瓣膜的人工瓣膜。
当然制备自生长心脏瓣膜的导管也不是普通的导管,导管是由组织工程制备脱细胞人工导管。该导管是将供体羊皮细胞与一种类似明胶的物质(称为纤维蛋白)以管状的形式结合起来,然后利用生物反应器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当导管生成时,通过特殊的清洁剂将羊细胞从导管上洗掉,留下一种无细胞的胶原基质的导管。
同类式的技术依旧在人工血管等人造组织器官领域取得取得很大成功,例如国外Humacyte、国内领博。这些人造组织器官都在临床上取得巨大突破性进展。
如果想要是人体上使用,只需采用同样原理,将羊皮细胞换成患者的表皮细胞即可。由于导管是无细胞的胶原基质,因此植入到患者体内是不会引起免疫反应。这意味患者术后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服用抗凝剂,从而避免抗凝剂引发各种并发症。
自生长心脏瓣膜体外测试及动物试验
为了达到瓣膜临床使用,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的研究人员对自生长心脏瓣膜进行各种台式试验。其中通过几亿次的加速耐疲劳测试。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的研究人员将三个自生长心脏瓣膜分别植入到三只羔羊的肺动脉中验证其在动物体内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52周后研究人员新奇的发现自生长心脏瓣膜从19mm成长到25mm。同时通过超声影像显示瓣膜小叶的长度增加了17~34%。
而且动物试验显示不像已上市的生物瓣和机械瓣,一年内没有出现钙化或者凝血现象。同时一年内自生长心脏瓣膜功能一切正常,有效防止血液回流。
当然自生长心脏瓣膜目前还只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想要在患者身上使用,还需走一段很长路。可能过程曲折,但是这将是一个非常心脏瓣膜领域发展里程碑。如果一旦成功不仅解决儿童患者问题,同时也能够解决目前生物瓣、机械瓣存在钙化、耐疲劳、抗凝等问题。真正提高患者生存率以及瓣膜病患者适用人群,并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无需服用抗凝剂、二次手术)。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的研究人员对于自生长心脏瓣膜信心满满。他们预计未来几年内将进行首个人体试验。祝愿新技术早日成熟,使广大患者受益。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