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服药导致暴发性肝衰竭,18岁儿捐肝救母!

2021
03/23

+
分享
评论
上海仁济医院
A-
A+

Renji News

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的监护室里,从麻醉中苏醒的小君(化名)刚刚将510克肝脏捐给了母亲,拯救了暴发性肝衰竭的母亲,完成了一场“爱的反哺”。

 

小君的母亲4年前因未按医嘱私自服用何首乌导致药物性肝损,由于临床表现不明显,仅出现皮肤、尿色发黄,便未进行系统性治疗。一个月前,小君的母亲突然出现高烧、皮肤黄染加重、乏力、胃口差、下肢水肿。经详细检查,诊断为药物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失代偿期。虽经过当地医院的积极救治,但由于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出现了嗜睡等肝昏迷的表现,生命危在旦夕。

经过辗转,家属找到了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夏强团队,希望能够通过肝移植拯救母亲的生命。不料,小君的母亲刚来到仁济医院,就又出现进一步的意识模糊,手术需要立刻进行,否则将错失最后治疗机会。为了让母亲可以尽快得到手术治疗,在得知亲属可以进行肝脏捐献后,刚应征入伍的小君立即提出将自己一半的肝脏来救母亲。

手术从当日上午9点开始,经过近6小时,小君510克肝脏经过血管、胆道重建后成功移植到母亲的体内。

据仁济医院党委书记、肝脏外科主任夏强介绍,成人活体肝移植手术需要保证供体在捐献肝脏后,剩余的肝脏仍能保证生理需要。同时,捐献的肝脏也要能够处理受体血液中的代谢物,因而术前需要精确计算。

专家提醒

私自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都有可能会对肝脏造成巨大的损伤,导致暴发性肝衰竭。

与健康成人相比,儿童的肝脏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的肝脏代谢功能下降,因此这两类人群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治疗原发疾病时,应在医生或临床药师的指导下用药。除非必须,尽可能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尽可能避免使用已报道的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若必须服用此类药物,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一旦出现信号或异常,需及时与医生沟通,以决策是否需要变更治疗方案。

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纳差、黄疸等,需及时与医生沟通。一旦出现肝损伤,应同时到专业的肝病科医生处就诊,寻求最佳治疗方案。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肝衰竭,暴发性,药物性,肝损伤,手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