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血栓弹力图?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 TEG)是1948年由德国人 Hartert发明的一种通过采集全血样本测定凝血功能的方法。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溶解状态和凝状坚固性)的过程,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血栓弹力图仪 TEG5000
检查作用
血栓弹力图是反应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状的坚固性,弹力性)的指标。影响血栓但力图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红细胞的刚性、血凝的速度,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高低等。
凝血的过程
凝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2. 凝血酶的形成
3. 纤维蛋白的形成
血栓弹力图检测参数
TEG 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可用于监测凝血功能,指导成分输血,评估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判断肝素的效果和诊断纤溶亢进。
目的:
全面、快速、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凝血全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以便对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
血栓弹力图可以监测凝血的整个过程(除血管内皮因素外),其检测内容为:血凝块强度的变化及时间,包括血凝块形成的速率(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血凝块的强度、血凝块的稳定性(血凝块溶解)。
基本参数:R、K、α、MA、EPL、LY30
R时间是血样开始检测,直到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之间的一段潜伏期。
κ时间评估血凝块强度达到某一水平的速度。这反映血块织网速度。
α评估纤维蛋白块形成及相互联结(凝块加固)的速度,反映纤维蛋白原水平。
MA,最大幅度,直接反映纤维蛋白与血小板通过GPIIb/IIIa相互联结的纤维蛋白凝块的终强度。反映血小板功能/聚集。
LY30测定的是MA出现后30分钟幅度下降的比例。反映血块溶解。
CI凝血指数来自未经处理的全血或用激活剂激活的全血之扫描图形中的R、MA、α角度,κ时间。这反映病人的总体凝血情况。
TEG监测凝血功能的适应证
血小板功能
快速而准确测定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
监测凝血因子不足
监测肝移植手术后凝血功能的恢复
诊断高凝状态
诊断心脏手术凝血功能紊乱以及肝素的活性
诊断CPB后阿司匹林治疗不当
评估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意义
大量失血输液输血后血液稀释所导致的稀释性凝血功能不全
肿瘤的诊断以及术中出、凝血的监测
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