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16)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膀胱癌

2021
03/22

+
分享
评论
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A-
A+

尿流改道术后腹部佩带接尿器者,应学会自我护理,避免集尿器的边缘压迫造口,保持清洁,定时更换尿袋。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又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头骨软骨炎,统称股骨头坏死。多见于5~14岁的男性儿童,成人则多见与30~50岁。


(1)外伤所致;


(2)轻度感染致供血障碍或骨骺生长过速引起;


(3)过敏反应或缺乏维生素所致。


(4)骨折远端因缺血缺氧发生营养障碍。


(5)放射线损伤血管壁致管壁增厚狭窄,甚至闭塞,导致骨骼营养障碍而坏死。


(6)减压病时因气体或脂肪栓塞,引起局部血管阻塞,血循环降低,导致骨坏死。


(7)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6个月),使成骨细胞活力降低,抑制钙吸收,影响骨组织钙化,致末梢小动脉炎,髓内血流淤滞影响血供。


【临床表现】


为疼痛、功能障碍、僵直不能行走,出现脱位或半脱位,牵涉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辅助检查】


拍片、CT、MRI。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护理问题】


1.疼痛与患肢缺血有关。


2.活动障碍与疼痛有关。


【护理措施】


1.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2.疼痛减轻后主动活动关节。


  胱  癌


膀胱癌发病率在我国泌尿生殖系统占第一位,平均年龄为65岁,大多数病人肿瘤仅限于膀胱。


【病因】


 吸烟是导致膀胱癌重要因素之一。与触某些化学物质也有关。


【病理】


 膀胱原位癌是指在扁平、非乳头尿路上皮上有增厚而发育不良的细胞学改变。膀胱癌生长方式:一种是向膀胱腔内生长,成为乳头状瘤,另一种是上皮内浸润生长。


【临床表现】 

 

1、症状 


(1)血尿:85%-90%病人出现血尿,可以是肉眼血尿,也可以是镜下血尿,既可以是间断性,也可以是持续性。


(2)刺激症状


(3)骨转移病人有明显。疼痛,肾积水出现腰痛。


2、体征 


当肿块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触到肿快。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可见血尿,大量血尿或肿瘤侵犯骨髓可致贫血,血常规见血红蛋白值和血细胞比容下降。


2、影象学检查


(1)、B超检查 膀胱充盈条件下可见肿瘤位置、大小等。


(2)、CT MRI检查,还能观察到肿瘤与膀胱臂的关系。


(3)、膀胱镜检查 是诊断膀胱癌最直接的方法。


(4)、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有重大意义。


【处理原则】

 

1、手术治疗 


(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所有膀胱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2)、膀胱部分切除:适用于肿瘤比较局限、呈浸润性生长,病灶位于膀胱侧后壁、顶部等,离膀胱三角区有一定的距离。


(3)、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对肿瘤累及前列腺或膀胱颈部的病人,应当同时切除尿道。尿流改道、肠代膀胱等手术。


2、放射治疗


3、化学治疗 约15%的病人在就诊时已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的迹象,多联合应用。


【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病人的一般情况,发病特点,既往史,家族史。


 (2)、病人的身体状况。


2、术后评估: 有无盆腔脓肿、尿瘘、肠瘘、肠梗阻、术后感染等。


【护理诊断】


1、恐惧与焦虑  与对癌症的恐惧、害怕手术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 与膀胱全切除尿流改道、造瘘口或引流装置的存在有关。


3、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


【护理目标】


1、病人恐惧与焦虑减轻或消失。


2、病人能接受自我形象改变的现实。


3、病人未发生出血及感染。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病情观察:观察和记录排尿情况和血尿程度。


(3)观察有无膀胱刺激症状:出现时说明膀胱肿瘤瘤体较大或为数较多或肿瘤侵入较深。


(4)饮食:嘱病人食用高蛋白、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多饮水。


(5)行膀胱全切肠道代膀胱术的病人,按肠切除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及出血。


(2)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常规冲洗1~3天,应密切观察膀胱冲洗引流液的颜色,根据引流液颜色的变化,及时调整冲洗速度,防止血块堵塞尿管。停止膀胱冲洗后应指导病人多饮水,起到自家冲洗的作用。


(3)膀胱肿瘤电切术后6小时病人即可进食,以营养丰富、粗纤维饮食为主,防止便秘。


(4)膀胱全切术后应持续胃肠减压,密切观察胃液的性质、颜色、量并做好记录。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开始进食,从糖水米汤开始、逐渐过渡到普食。观察病人进食后有无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腹痛、肠梗阻症状。


(5)回肠膀胱术后,应密切观察尿路造口的血运情况,及时发现造口并发症。保持伤口、造口部位敷料清洁干燥。


(6)预防感染:定时测体温及血白细胞变化,观察有无感染发生。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叩背咳痰,若痰液黏稠予雾化吸入,适当活动等措施可预防感染发生。


(7)引流管的护理:


①各种引流管,应贴标签分别记录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回肠膀胱或可控膀胱因肠黏膜分泌黏液,易堵塞引流管,注意及时挤压将黏液排出,有贮尿囊者可用生理盐水每4小时洗1次。


②拔管时间:回肠膀胱术后10~12天除输尿管引流管和回肠膀胱引流管,改为佩戴皮肤造口袋;可控膀胱术后8~10天除肾盂输尿管引流管,12~14天除贮尿囊引流管,2~3周除输出道引流管,训练自行排尿。


3.健康教育


(1)康复指导:


①术后适当锻炼,加强营养,增强体质。②禁止吸烟,对密切接触致癌物质者加强劳动保护。


(2)用药指导:病情允许,术后半月行放疗和化疗。膀胱保留术后病人能憋尿者,即行膀胱灌注,可预防或推迟肿瘤复发。每周灌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两年。灌注时插导尿管排空膀胱尿,以蒸馏水或等渗盐水稀释的药液灌入膀胱后平、俯、左、右侧卧位,每15分钟轮换体位1次,共2小时。


(3)定期复查:


①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定期复查肝、肾、肺等脏器功能,及早发现转移病灶。


②放疗、化疗期间,定期查血、尿。


③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术后病人,须定期复查膀胱镜。


(4)自我护理:尿流改道术后腹部佩带接尿器者,应学会自我护理,避免集尿器的边缘压迫造口,保持清洁,定时更换尿袋。可控膀胱术后,开始每2~3小时导尿1次,逐渐延长间隔时间至每3~4小时1次,导尿时要注意保持清洁,定期用生理盐水或开水冲洗贮尿囊,清除黏液及沉淀物,若无残余尿,很少发生上行感染。


(纳洛酮编辑   来源: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普外科,膀胱癌,引流管,股骨头,护理,营养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