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四足机器人基于一种嵌入式的人工智能,由一个允许可以变换形态的四足机器人和一个适应算法组成。其中基于人工智能的适应算法,可以在当前感知地形的基础上,使机器人在最节能的形态中不断变化。利用这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四足机器人,训练它在不同形态配置之间的有效过渡,结果表现出了大幅度的性能提升。这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一种将形态学适应性融入未来机器人设计的潜力。 内容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qNMuh8ybbLxMTjOujCipBA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21-00320-3 飞桨刷新分子性质预测榜单,助力 AI 药物研发 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筛选是现代药物研发中关键的一环,其主要目的是在大量候选化合物中发现针对某种药物靶点具有活性的分子。传统的活性筛选方法需要合成大量化合物用以进行生物实验,整个流程的成本高、周期长、成功率低。而通过 AI 技术进行药物的虚拟筛选有望代替传统的活性筛选方法,加速中间步骤从而大幅度降低研发成本。 近日,飞桨在 OGB 该两项分子性质预测榜单登上榜首,在 AI 药物发现领域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
飞桨基于图学习框架 PGL,使用深度图神经网络(GNN),配合生物计算平台螺旋桨 PaddleHelix 对药物发现领域的理解,设计自监督学习任务学习化合物分子表示,并应用到分子性质预测中。 内容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ghrmWvT7M2R2vPod9wevZQhttp://github.com/PaddlePaddle/PGL 三、观点评论解读 一个都不能用?62 个 AI 算法被指存在重大问题,剑桥团队:都不具有新冠临床诊断价值 2020 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为了能协助医生快速而精确地筛查潜在患者,各国的计算机科学家们发布了上千种机器学习算法,并声称这些算法能根据胸部 X 光片、CT 图像诊断或预测新冠肺炎。 然而,近日由剑桥大学领衔的一项最新研究却发现,这些算法存在着算法偏见和不可重复性等重大问题,并不具有临床价值。当地时间 3 月 15 日,这篇名为 “Common pitfall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o detect and prognosticate for COVID-19 using chest radiographs and CT scans” 的论文发表于自然子刊《自然机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 这项由剑桥大学科学家们领导完成的研究,涵盖了从 2020 年 1 月 1 日到同年 10 月 3 日内所有科学论文和预印本提到的相关机器学习算法。同一时间段内,在 BioRxiv、medRxiv 和 arxiv 上刊登的所有手稿以及 EMBASE 和 MEDLINE 的所有条目也被纳入了研究范围。在 2212 篇用机器算法诊断新冠肺炎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最终确定了 62 篇质量相对较高的论文进行讨论,其中 37 篇论文为深度学习算法,23 篇论文为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2 篇为混合算法。 但遗憾的是,由于算法偏见和不可重复性等问题,没有一个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图 | 用于模型测试的图像数量 论文第一作者、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博士迈克尔(Michael Robert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任何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价值)都取决于训练它所使用的数据,特别是对于像新冠肺炎这样的新流行病来说,数据的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 内容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KCItApYRUNTkMMSFUL5BoA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21-00307-0 AI 制药行业专题报告 —— 打开 AI 制药黑匣子,CB Insights 深度剖析 AI 制药领域商业机会 近年来各方对 AI 制药领域的关注度明显上升,资本持续注入,药企研发力度逐步增强,AI 制药相关技术的迭代速度也明显加快。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从多方面渗透到生物制药领域,并有机会为行业带来重大变革。针对这些趋势,CB Insights 中国对 AI 制药领域进行了全面梳理。 2020 年,AI 制药领域在资本市场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对于 AI 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真正作用也引发了一系列讨论。来自供需两端的驱动力也真正助推了这场资本热潮。* 在生命大健康领域,与 AI 技术相关的应用融资逐步上升。在融资轮次上,AI 在医疗领域各阶段的融资轮次比例正在发生改变,种子轮企业占比逐年降低。* AI 制药行业是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制药领域的深度交叉。在技术层面,如何理解 AI 制药结果的确定性正成为判断 AI 制药公司成长潜力的关键部分。 内容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IH32Rmg0U2xkZOQKXBMBLA 四、其他 两会 AI 全盘点:科技大佬提案受瞩目,AI “神器” 接连亮相! 今年的两会,人工智能依然是个抢眼的焦点,不仅有各界人大代表提出详细的提案与建议,现场还有各种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 AI “神器” 对大会进展进行实时传播。两会上都有哪些 AI 元素? 两会上最让人振奋的消息是,在会上发布的 “十四五” 规划纲要草案将 “加快数字发展” 作为独立篇章,勾画了未来五年数字中国建设新图景,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列为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目标是在 2025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10%。人工智能赫然在列,相信接下来在 “十四五” 规划的推动下将迎来进一步发展。 此外两会上,科技界大佬们针对人工智能的发言和提案也备受关注,据统计已经有六位代表为 AI 发声。 大会报道的现场也充斥着浓浓的黑科技感,AI “神器” 在新闻传播方式上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科大讯飞联合央视网、新华社分联合推出的 H5《遇见 2025》中,玮玲、一峰、爱加等多位 AI 虚拟主播担任起 “两会 AI 助手” 的角色,帮助观众更好更快速地了解两会内容及十四五规划纲要。这些主播不仅支持中、英、日、韩、俄、法、德等几十个国家的语言,还能以普通话、河南话、陕西话、四川话、东北话、粤语等多种乡音进行解读,让用户得到不同的音频体验效果。 内容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ly76FJ3IkS2W9BcPQdTb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