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腹泻管理的心得体会
前言
腹泻不仅可以减缓或者中断肠内营养(EN)的进程,还限制了肠内营养的效率,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诱发原有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频繁腹泻会使会阴及肛周皮肤受到损害,甚至引起失禁性皮炎[2];更严重的时候造成病人睡眠剥夺,导致病人的舒适和尊严缺失,降低生活质量[3]。下面以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腹泻,分享一些临床护理心得。
一、临床资料收集
患者,女,49岁,2020年6月11日,门诊以“脑出血术后”收入我科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家属予保守治疗。
6月11日开始给予肠内营养乳剂(TPF-T)瑞能2次/日,肠内营养于肠内营养泵持续以60ml/h泵入,未见恶心呕吐等不良胃肠道反应;6月12日下午17:40发现患者手指血糖为18.8mmol/l,立即更换肠内营养制剂为肠内营养乳剂(TPF-D)取代。
6月16日患者开始出现大便失禁,量少,次数少,便软成形,HART评分为1分,6月19日开始大便量多,次数多,便软,肛周皮肤出现潮红,HART评分为9分,肠内营养速率不变;6月22日出现稀便,随患者咳嗽时不间断由肛门排出,HART评分为15分,6月23日肛周皮肤开始出现破溃点。
二、腹泻的定义:
在最新版《颅脑创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19)》中指出患者每天超过3次的液体稀便,且每天稀便重量多于250ml/d,即存在腹泻。
三、当腹泻发生后,我们应该首先考虑以下几点:
四、案例思考
患者开始EN前,谁胃肠功能评估(AGI)?
患者初期血糖管理不善,导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血糖如何管理?
该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后该如何调整?
该患者需要长期使用EN,未定期检测电解质及血清生化蛋白等营养指标?
患者出现失禁性皮炎时,皮肤是如何管理的?
五、案例分析
团队的组建和合作:
成立临时个案EN小组,针对重症患者EN支持进行营养评估、方案制定、方案实施、过程管控、效果反馈等多个步骤,需要多方面学科参与,我们联合内分泌科、营养科、放射科、床边超声技术等,实现EN专科化、规范化管理。
EN系统的调整:
每个患者在开始EN前,由EN小组负责人进行测评后,制定EN计划:EN的种类、速率、总量,最终所要达到的EN总量,根据患者体重和实验室生化营养指标合理化调整。在2016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消化于营养管理专家共识中指出,氨基酸和短肽型EN制剂,适合胃肠道功能障碍者,并且在肠内营养初期应由慢速逐渐增加速率。因此我们将EN制剂调整为百普力(短肽型),并将EN速率降至60ml/h,患者腹泻有所改善后,EN速率暂不变。
血糖的管理:
应用电子化信息,联合内分泌科室建立电子血糖监测记录,两个科室可以同时检测和观察患者血糖变化,实现多学科协同管理患者的血糖,利用皮下胰岛素泵并由内分泌专职护士实时线上线下实时监控,从而使患者血糖趋于正常且稳定的水平。见表1。
胃肠道药物的管理及应用:
2018欧洲重症营养指南中推荐红霉素、胃复安静脉给予,增加患者胃肠动力,患者在EN早期我们采用酵母菌类制剂调节患者肠道菌群,以维持胃肠道正常功能,预防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神经外科多以整肠生和培菲康用来补充患者肠道益生菌;6月22日患者发生腹泻发生后,给予蒙脱石散和黄连素片联合酵母菌制剂使用2d后,HART评分由15分降低至9分。
电解质的补充:
患者于6月20日出现低血钾3.08mmol/l,患者开始口服氯化钾制剂,并联合氯化钾制剂静脉滴注改善电解质紊乱,患者由入院起血清蛋白有明显的下降,给予人血白蛋白静脉输注纠正低蛋白血症。由表2 可见,6月21日患者血清钾和血清白蛋白均有所改善,建议医生停用口服钾制剂,当患者发生腹泻,服用高浓度钾制剂时会加重腹泻。6月24日血清钾和血清白蛋白均已达到正常水平,HART评分为9分。患者6月19日开始浓氯化钠配制液静脉滴注,但表3可见,患者的低血清钠仍未改善,并且呈下降趋势。因此该患者血清生化营养指标监测不足、不及时,患者的腹泻程度发展很快,直接达到HART评分最高分。对于长期需要EN支持的患者,每周至少一次血清生化营养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六、总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贾英 厉春林 王艳)
参考文献: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