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给您看病的大夫,可能就不再是人啦!

2021
03/22

+
分享
评论
麻醉MedicalGroup
A-
A+

在常规的术前问诊中,完全也可以由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

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个行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离我们最近的:当你去机场的候机大厅的时候,完全不在担忧找不到路。走到一个机器人面前,她能完全理解你的意思,并带你去想要去的地方。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也是发展非常迅速。前些年,我们还震惊于达芬奇机器人用于外科手术中。甚至,达芬奇机器人发明人还曾经亲自来到中国做了一台结肠癌手术。当时,很多媒体都进行了手术直播。

麻醉领域也不乏人工智能的身影,目前,已经出现可插管的机器人。椎管内麻醉机器人的专利,也正在申请中。可以预期的是,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就可以完全替代这些基本的医疗操作。

那么,这就意味着医生可以高枕无忧的仅仅当一个指挥官或者诊断疾病的专家了吗?

不是的。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人工智能,它不仅仅是机器,它是有一定智能的。比如,病理诊断机器人,它可以迅速从成千上万张同类疾病的病理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就像现在的基因诊断技术一样,一旦相似度达到一定程度,它就会认定这是同一类疾病。

其实,这很好理解。比如,一个高水平的专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接触的病例多、经验丰富。而对于人工智能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人工智能的数据库,远远超过一个专家的经验积累。并且人的大脑可能会受外界环境、心境以及自身疾病的影响而出现判断差错,但机器则不会。只要其内部的处理器没有受损、数据库也没受到攻击,其诊断准确性远远高于高水平专家。

但并不是说人类医生未来会完全败下阵来,人工智能也有缺陷。比如,以现有的科技水平,还无法模拟医生诊病过程中的视、触、叩、听以及嗅等动作。对于有些疑难疾病,这些基本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医生分析判断疾病。

可以预见,随着5G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必将在几年内赢得大爆发。届时,外科医生可以远程为病人开刀手术,这都不再是科幻。而在未来的医院建设中,机器人将穿梭于医院的各个角落,辅助医护人员完成一些基本的工作。比如,目前已经有医院使用机器人在各个病区之间运送各种药品和物品。不在同一楼层也不要紧,别忘了,它们可是人工智能的。开关电梯,对它们来说很容易。

手术室是每一个外科型医院的核心科室,也代表着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在手术室建设中,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不再需要头顶上两个或者多个手术无影灯了。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智能系统,将各个灯安装在隐蔽的墙上以及天花板上。手术中,如果医生的身体或者手部遮挡了手术区域,人工智能将会调用恰好角度的灯泡发光来补强。也就是说,所谓人工智能,可不一定是“人形”的哦。

再比如,在常规的术前问诊中,完全也可以由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这就像一个问卷调查一样,人工智能机器人到病房找到病人,按照顺序询问病人的各种情况。遇到特殊疾病,迅速调用数据库比对,并展开针对性提问,直至搜集到完美答案。

作为医生的我们,一定不要养尊处优。人工智能代替不了的,是那些高级工作。假设你抱着普通工作,以为这会一直是铁饭碗,说不定哪天就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了。

从目前医疗资源紧张来看,主要缺少的就是人力,而人工智能恰好可以补足这一点。因为,大家一定要有危机感,抓紧丰富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要被机器人超越。

而对于前来看病的人来说,不要担心机器人可能水平不够。在普通疾病面前,机器人可能更会看病哦。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人工智能,数据库,看病,疾病,外科,专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