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醉学科的近期任务和远期目标

2021
03/21

+
分享
评论
古麻今醉
A-
A+

中国麻醉学科 近期任务和远期目标 于布为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在2020年12月12日于上海召开的常委会上通过了于布为会长所做的关于“中国麻醉学科的近期任务和远期目标”的工作报告。

中国麻醉学科

近期任务和远期目标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在2020年12月12日于上海召开的常委会上通过了于布为会长所做的关于“中国麻醉学科的近期任务和远期目标”的工作报告。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中国麻醉学科的近期任务


1  
总结麻醉学科在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中的救治经验


我们近期的首要任务是总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麻醉学科所展现的实力和取得的良好成绩,总结经验,使其能成为其他各学科在参与救治时参考使用的模板。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把这些经验和资料推向全世界,希望我们的经验能够为全世界所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做出贡献,使他们能够早日得到康复。


我们国家的防控措施之所以成功,首先得益于习主席和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果断指挥,包括早期采取的封城、严格管控人员流通和大规模开展核酸检测等等措施,这是中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疫情控制住的主要原因。而中国抗击疫情能够取得成功的更重要、但也是为世人所忽视的原因,则是在院的危重症患者,在经历了早期由于缺乏经验所导致的大量死亡以后,绝大多数都得以抢救成功,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就是说,在2020年2月14号通过成立插管小分队将麻醉科医生组织起来,对所有危重症患者都施行全身麻醉下的气管插管和机械人工呼吸;2月20号以后更对所有气管插管者普遍采用了麻醉科的肌松治疗,以控制人机对抗,使麻醉科医师有机会直接参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维持人工冬眠状态,这些措施彻底扭转了早期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对保证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这些工作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发掘和总结。我们要借助一些机会,包括3月30号“国际医生节”来宣传麻醉学科。我们应当让国家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地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各级医疗机构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要了解:麻醉科医师不是单纯的插管小分队队员,而是急危重症救治的急先锋和主力军,应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救治全过程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2  
推动分娩镇痛的普及和争取将其纳入全民免费医保


中国通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已经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的老龄人口均已接近城市常住人口的30%。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年轻夫妇生育小孩的愿望也在逐渐的降低。根据上海市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2015年到2020年,短短的5年时间,上海每年新生儿的出生数就由20万降低到了15万,这是一个非常快的变化趋势。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我国的人口结构、家庭关系、社会稳定,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人口红利。所以我们要通过普及分娩镇痛,来减轻产妇在分娩期所遭遇的巨大痛苦,虽然这并不能提高广大育龄夫妇的生育愿望,但是我们的工作会有助于大家放下害怕疼痛的包袱,能够得到一个舒适的分娩过程。这是麻醉学科能够对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所做的学科贡献。所以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准备在新年以后去联合相关的主管单位,如国家卫健委、妇联、医保局等等,以及相关麻醉学会组织如: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麻醉学分会,高等教育研究会麻醉学分会等等,联合提出提案,希望把分娩镇痛纳入到医保体系。同时,我个人还有一个希望,即为了使广大刚刚脱贫的民众以及一部分因病因其他原因,生活还不是很富裕的群众,都能享受到这项医保,我建议分娩镇痛应作为国家首个免费全民医保项目来纳入医保。作为一个免费项目纳入全民医保,无疑对广大底层的群众是一个最大的关怀。希望北、上、广这些经济已经达到很好水平的地区和城市能够领先一步,做个榜样,看一看这样一个措施是否会对提高生育率,提高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一定的贡献。


3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麻醉学科加速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扎实做好学科建设工作


我们近期的另一项任务就是要按照国务院七部委在2018年颁布的21号文件《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精神,和国家卫健委2019年颁布的884号文件《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要求,把麻醉科的门诊和麻醉科术后监护病房(AICU)建设好。


目前各地的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急需提高医院的效率来满足患者的需要。我们要通过开展日间手术、缩短术前待手术日来提升医院的效率。如果把麻醉门诊建设好,把本来在患者入院以后所做的术前访视、术前评估,术前谈话,以及麻醉方案的登记、麻醉预案等工作都在麻醉科门诊做好,使患者入院后就可以做到当日手术,或最迟次日手术,那么就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周转效率,在现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缓解住院难、看病难的问题。


再者是要恢复麻醉科的ICU。由于重症医学科是由麻醉学科的重症学组分离出去以后独立成科,建科以后,作为一个综合ICU有他们自己的学科发展道路。除了收治手术后的危重病人以外,还大量收治内科的危重病人,因此,难以满足目前高龄化所带来的老龄患者、危重患者术后进入ICU的需求。如果把这样的病人直接送回外科病房,将大大加重病房的护理压力;同时在麻醉药、镇痛药、以及肌松药残余作用都还没有完全彻底消退的时候就把患者送回普通病房,也是有很大潜在危险的事情。国内外的临床经验都表明,患者术后的危险主要集中在手术之后的当天和当晚。所以恢复麻醉学科的ICU,既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有效降低患者的生命危险、改善麻醉服务质量的一项有效举措,同时还可以提高医院设备的使用率,增加医院的收益。希望大家能够和学会所制定的计划相同步,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教学医院,都应该争取在今年内努力完成这些工作。在起步阶段,可以按照白天的苏醒室,晚上就改为重症监护病房这样的理念来把工作先开展起来。术后苏醒室这个区域有众多的监护床位和设备在那里,只要合理安排好人员,调整好收费结构和标准,就可以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第二天早上再对这些患者进行相关评估,适合送回普通病房的病人就送回去,需要继续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的病人则可以转到医院综合重症医学科病房。这样在手术病人的术后病房与危重病人的重症医学科之间,就多了一个过渡的桥梁,也就是麻醉科原有的ICU。只要协调好和医保、住院、医政医管的关系,这项工作推广开展起来是不要太大成本投入的,因为目前麻醉科的术后监护室都已经配备了非常好的设备,在早期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


4  
推动《上海市麻醉科医师劳动保护条例(草案)》和《手术室环境保护条例(草案)》由草案转变为正式条例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第四项近期任务就是要将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成立时所制定的两个提案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努力推进。临床医疗中,直接监护患者生命安全的麻醉科医师一直是一个人从早到晚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的工作状态,过劳死也时有发生。随着我们人员的逐渐增加,应该把它改善过来。协会决定把这些文件发给各地,是希望大家能够联合当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向政府谏言献策,来制定麻醉科医师的劳动保护条例。过去由于条件所限,手术室内工作人员的环境安全长期得不到重视,这不仅仅是麻醉废气和一些消毒液挥发的废气所带来的问题,同时还包括电凝烧焦脂肪组织挥发出来的具有高强致癌性的物质,以及手术室内的放射性设备和大量手术设备以及监护仪等所产生的电子辐射等电磁辐射,这些都会对手术室内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应该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对于一些老旧的手术室,需要结合建筑的装修改造来建立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内环境的新风系统。此外,麻醉科医生长期从事气管内插管工作,每天接触的病人,包括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等各种各样的传染病等,随时随地有被感染的风险,但是我们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我们应当为麻醉科和手术室内的工作人员争取相应的健康补贴,就像放射科医生那样。这些内容在两个条例里面都有一定的阐述,希望大家拿到这两个条例的草案以后,提出你们的宝贵意见,使这两个提案能够更加完善,然后提交到各级人大会议上,希望能够对改善麻醉科医生的身心健康,包括改善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以及所有在手术室内工作的人员的健康来做出我们的贡献。



中国麻醉学科的远期目标

中国麻醉学科的远期建设目标是建立具有完整科室结构的临床学科,以及恢复原有的麻醉科管辖和指导的重症学科和疼痛诊疗学科,同时建立麻醉治疗学科。


1  
麻醉学科最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临床科室


虽然国家卫生部在1989年12号文件中已明确规定麻醉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学科范畴涵盖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但受限于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中国麻醉学科一直没有能实现12号文件所要求的那样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临床学科。曾经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疼痛诊疗和重症监测治疗两个临床亚专科,也在行政干预下脱离了麻醉学科的框架而各自独立成科。很显然,一个真正的临床学科一定不是一个单纯为别人服务的学科,只有在做好为其它科室服务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门诊和病房,能够独立地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才具备成为一个独立临床科室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学科建设的经验教训,认真思考如何发展壮大麻醉学科。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全面阐述作为临床学科的麻醉学科,它所应具有的详细内容,但大的框架可以罗列如下:


1)临床门诊区域麻醉部分,包括


A、麻醉门诊部门,包括

●麻醉科门诊

●术前准备中心

●门诊手术室内麻醉

●门诊手术恢复室

●麻醉手术后康复指导中心


B、无痛诊疗中心部门

包括所有种类的无痛诊疗麻醉和术后恢复


C、疼痛诊疗中心部门,包括

●疼痛诊疗门诊

●影像超声诊断室

●疼痛治疗室或手术室

●治疗或手术后恢复室


D、日间手术中心部门

●患者准备室

●日间手术室及麻醉

●手术恢复室

●日间手术病房


2)麻醉大手术室部门


A、临床麻醉部门

●麻醉前准备室

●麻醉诱导室

●手术室内麻醉

●麻醉资料室


B、麻醉恢复室部门


C、临床麻醉药房(或药剂科)


D、临床检验室


E、临床病理室


F、临床血库


3)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或科,AICU)


4)麻醉研究室


5)麻醉教研室


2  
麻醉科要重点发展麻醉治疗科


各个专科治疗的疾病里边,有相当大一部分病人是没有办法治好的这不是这些专科的理念、理论、技术、药物、手术的问题,而是社会压力使然。也就是当人类社会从一个相对原始的农耕社会走到今天这样一种高速发展的高紧张度高压力的情况下,人们养成的生活习惯会给自己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一些敏感的病人,一些先天遗传基因有病变的病人就会表现出来,而这一类疾病现有的治疗手段是非常有限的。比如:顽固性失眠。它就是一种强迫性的进入到了一种病人不愿意接受的生活习惯而已。如何改善?其他学科的有效手段不多,而麻醉学科完全可以做到改善,用一点麻醉药让病人睡一觉,相当于给电脑做一次强制的关机,切断他一切的工作,等待它自然恢复到原始状态再重新启动,重新建立原有的睡眠规律,这就是麻醉治疗的一个基本原理。手段也很简单,但是只能由麻醉科医师来做。


再比如治疗渐冻人,其他科没有任何有效的手段,但是麻醉可以改善症状,能够使部分的或者大部分轻到中度的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这个对病人本人也好,对家庭也好,对整个社会也好,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还有顽固性的牛皮癣,免疫疗法有效,但是价格昂贵。麻醉科医师可以运用麻醉手段来使病人浑身彻底放松,交感神经不再处于持续的紧绷状态,然后改善患者全身的血供,改善皮肤的循环,最终取得治疗效果。


如果每一个麻醉科都能够充分发挥起来,所有的麻醉科医生轮转不同的岗位,然后麻醉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临床的科室。


这一点也是在我任期内将要加以推行的一个重点的方向。麻醉科应该和康复科共同结合,在麻醉门诊、疼痛门诊、无创诊疗中心、术后康复中心等区域去解决麻醉科在麻醉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一定的影响或者称为轻度的后遗症,这些都是麻醉科应该在今后随着学科的发展壮大,不断提出的任务和目标。


我希望全体麻醉科医生、护士、研究人员,工友等都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努力迈向一个新的奋斗目标。我们的目标不应该做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头羊,我们应该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些领先科室要赶上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这些所谓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年轻人更应该有梦想、树雄心、立壮志去做一些超越世界水平的事情,也就是在今后逐渐的使我们从追赶者,变为医学发展的引领者,向王源昶,李德馨等前辈和先驱们学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一个方向,都在努力,然后汇成一股长河,我相信21世纪一定是中国的世纪!21世纪的麻醉学科也终将会由中国的麻醉科医师来领衔发展。


最后预祝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祝大家身心健康!家庭和睦!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未来!为国家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大家的贡献!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麻醉科,危重症,学科,麻醉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