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变窄的人,身体有4个“变化”,一个不占,说明血管还很好

2021
03/21

+
分享
评论
漫说健康
A-
A+

血管一旦狭窄、堵塞,可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行。


虽说近几年各种疾病的发生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但大多疾病还是集中于中老年人群中,这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最具代表性,如心梗、脑梗等。

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又建立在血管狭窄、堵塞的基础上。

生活中不注意饮食习惯,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盐、高糖等食物,可加速血管老化、狭窄、堵塞的进程。

那么,血管狭窄都有哪些表现呢?

1、胸闷、气短

不少人有夜间胸闷气短、被憋醒的经历,会将其与呼吸道疾病联系起来。其实,如果夜间突然心跳加快,被憋醒,很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硬化而造成的。

冠状动脉狭窄,血液运行受到影响,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造成胸闷、心跳紊乱、心绞痛等症状。

2、手脚冰凉

如果气温较低,未做好保暖工作,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十分正常,但排除以上的原因,经常手脚冰凉,很可能是因血液循环不畅而造成的。

手脚位于身体的末端,一旦血管狭窄,血流速度变慢,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手脚,从而出现局部温度降低的表现。

3、睡觉时流口水

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症、口腔疾病都可能出现流口水的症状,但如果近期频繁流口水,且无论睡觉姿势如何,口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流,这很可能是大脑血管狭窄、堵塞而造成的。

大脑血管狭窄,中枢系统的供血会受到影响,如果损伤到支配面部神经活动的中枢,就会出现单侧流口水的症状。

4、夜间手脚麻木、抽筋

如上文所说,四肢位于身体的末端,到了夜间,人体血液速度会减慢,如果血管狭窄,血液循环进一步受到影响,可导致四肢缺血、缺氧神经功能异常,从而出现四肢发麻、无力以及腿抽筋等症状。

生活中做到以下3点,可预防血管狭窄、堵塞:

1、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除了喝白开水,也可以喝一些绿茶,绿茶中的茶多酚有清洁血管的功能,经常饮用,对血管健康有利。

2、坚持适量的运动

坚持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保持健康的体重,预防肥胖、三高等慢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避免了血管狭窄、堵塞的情况。

3、多摄入蔬菜、水果

血管之所以变得狭窄,与体内的血脂水平过高有很大关系。因此,大家在饮食上要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防止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出现。

血管一旦狭窄、堵塞,可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行。

如果生活中出现以上几个症状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日常生活调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好病情,避免血管进一步受到伤害而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

当然,如果没有以上症状的,说明血管比较健康,值得恭喜,但平时也要注意健康的生活习惯,好好呵护血管健康,让自己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循环,冠状动脉,流口水,症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