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突发意识障碍深度昏迷,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与时间赛跑

2021
03/19

+
分享
评论
杏林帮官媒
A-
A+

经过积极的呼吸机吸氧、输血等抢救措施,3天后患者病情稍稳定。

文章转载自:湘南神外

陈阿姨,58岁,4小时前突发意识障碍,被紧急送往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入院检查,神志昏迷,休克血压、血氧饱和度70~80%,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双肺大片白色阴影。

急诊造影提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诊断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爆裂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原性肺水肿。

经过积极的呼吸机吸氧、输血等抢救措施,3天后患者病情稍稳定。然而由于患者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当于脑内存在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再破裂危及生命,迫在眉睫的是降低动脉瘤再次破裂风险,因此下一步需要对动脉瘤进行处理。

神经外科罗忠平主任与团队讨论指出,患者肺部情况差,开颅夹闲手术风险大,适合动脉瘤弹簧圈填塞微创介入手术,并请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特聘教授、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八年制博士生导师姜维喜教授来院指导。

经过详细的术前准备,历时3小时的细致手术,手术团队顺利将这个可能夺取生命的炸弹成功拆除。术后,病人情况恢复良好,很快便顺利出院了。

患者及家属对罗主任及经管医师说道:“主任,谢谢您,谢谢所有的医护人员”,主任回复道,“您的康复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

据专家介绍,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薄弱处,在血流和血压的作用下,向外异常膨出所形成的,由于随时有破裂出血的风险,被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

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有开颅夹闲手术和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需颅骨上钻孔,分离脑组织以显露动脉瘤,在瘤颈部放置瘤夹,夹闭动脉瘤,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慢。

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原理是经外周血管进入动脉瘤腔内,使用材料填充动脉瘤。

介入手术一般通过右侧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从股动脉→髂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一直上行到颅内载瘤动脉,并进入动脉瘤腔内。

然后经微导管头端向动脉瘤腔内送入弹簧圈,利用弹簧圈的机械闭塞作用以及继发的血栓闭塞作用,将动脉瘤隔绝于载瘤动脉的血循环之外,从而达到防止动脉瘤再破裂的目的。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主动脉,障碍,栓塞,昏迷,瘤腔,破裂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