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仅仅只是预防糖尿病的一小部分,想要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除了要把握睡眠规律外,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也很有必要。
提到糖尿病,大家首先就会想到:你是不是吃得太好了?
没错儿,糖尿病是典型的“富贵病”,但饮食并不是诱发糖尿病的绝对因素。
临床上,糖尿病的诱因主要可分为两种:
第一为胰岛功能损伤、不能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
第二就是患者自身细胞对胰岛素并不敏感,继而导致血糖代谢异常,逐渐发展为了糖尿病!
而这两种情况出现的诱因相当复杂,无论是一型或二型糖尿病,都可能牵涉到了遗传基因。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与糖尿病有关。
除此外,进食过多、体力活动较少、长期睡眠异常、免疫系统异常等,都可成为糖尿病的突破口!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不理解,糖尿病明明是代谢类疾病,为何会与睡眠扯上关系呢?
其实,临床曾经针对睡眠和糖尿病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都远高于睡眠正常的人群!
1、睡眠时间过长:
睡懒觉看似没有影响,但是你要知道,人体全天的血糖数值与血压一般,它们并不是处于稳定的水平线上,血糖全天变化会经历几个高峰和低谷期。
凌晨的4点到上午9点之间,正是血糖最容易波动升高的阶段。如果睡懒觉、没有按时起床吃饭,全天的血糖规律就会被彻底打乱,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权威研究表明,如果长期每天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以上,成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3倍;
2、睡眠时间过少:
睡眠时间过多,会增加糖尿病风险,那是不是我睡的时间越短,患病风险就越小呢?
错!研究调查显示,如果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还不足六小时,与每天睡眠时间保持在7-8小时的人对比,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2倍之多。
因为失眠或熬夜会刺激体内儿茶酚胺大量分泌,这种物质可抑制胰岛素正常分泌,不利于血糖代谢,继而诱发高血糖;
3、开灯睡觉:
研究调查显示,夜间开灯睡觉,可能会成为2型糖尿病的诱因之一。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在有灯光的晚上进入睡眠,睡眠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会有明显升高。
而一旦发展为胰岛素抵抗,就会降低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增加后期患糖尿病的可能!
由此可见,保持规律睡眠,也是防治糖尿病不能缺少的方式!
从科学角度来看,成年人最为理想的睡眠时间就是每天维持在7~8小时左右,而最佳的休息时间是在深夜22~23点。
保持这一睡眠规律,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对血压以及血糖控制也有一定益处,特别是已经出现原发病的患者,更应把握睡眠时间!
当然,睡眠仅仅只是预防糖尿病的一小部分,想要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除了要把握睡眠规律外,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也很有必要。
比如肥胖者需要减肥控制体重、长期保持清淡合理的饮食搭配、定期进行体育锻炼,都是预防糖尿病不能缺少的方式。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