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6个信号,当心是这种糖尿病并发症!很多人都忽略....

2021
03/18

+
分享
评论
眼科张小虎医生
A-
A+

糖尿病并发症,不仅发生率高,致残率也非常高,所以做好防范很关键。

如今,糖尿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每5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患上糖尿病。糖尿病的破坏力可谓是无孔不入,比较让人头疼的就是它的并发症,不仅发生率高,致残率也非常高,所以做好防范很关键。

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种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视神经病变、虹睫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眼病中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简单地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或血糖波动大,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了病变。毛细血管周围的细胞坏死,进而导致内皮细胞变薄变脆、内屏障功能受损,以至于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由血管内渗到组织中,甚至破裂出血,或者新生血管形成,从而造成视网膜病变和功能障碍。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多,患“糖网”风险也大

1、我国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1个“糖网”患者。

2、“糖网”早期大多为无症状,发现时视力已开始损伤。

3、糖尿病病程越长,患“糖网”风险越大。

4、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网”风险更大。

6个预警信号提醒你可能已患上“糖网”

其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不是无迹可寻,在出现之前总有一些先兆,或者说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

出现下列6种症状应尽快就诊:

1、眼前有发黑的物体漂浮;

2、视物有闪光感;

3、视物不清,如隔云烟;

4、看东西出现重影;

5、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6、视力减退,特别是夜间视力下降明显,或近视程度加重。

“糖网”不同时期症状表现不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临床上分6期,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Ⅰ期:眼底表现为微动脉瘤和微小血管有出血点,患者没有特殊不适等感觉;

Ⅱ期:眼底有黄白色的“硬性渗出”和出血点。“硬性渗出”说明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大分子的物质,如蛋白质等会随着血浆漏出血管外,使患者感觉眼部不适或眼前突然有黑影等;

Ⅲ期:眼底有白色“软性渗出”和出血点,表示微循环重度紊乱,血管破坏严重。患者开始出现轻微视力下降或视野异常;

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玻璃体出血,患者视力明显下降;

Ⅴ期:眼底有视网膜前增殖,即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

Ⅵ期:疾病进步一进展,在Ⅴ期基础上出现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受损严重,甚至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办?

1、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尤其是血糖和血压,不但要达标,还要防止波动太大,因为它们是导致微血管病变及进展加重的主要原因。2、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定期检查眼底的目的在于尽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后即进行眼底检查,因为2型糖尿病起病的时间往往不确定。而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眼底检查。

随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至少每年进行复查,轻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年检查1次,中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每3~6个月检查1次;重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3个月检查1次。

因为妊娠可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准备怀孕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妊娠前、妊娠后每3个月及产后1年内进行眼科检查。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旦出现病变,要遵照医生建议,按时用药并做必要的检查,如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

根据检查结果,如需要激光治疗,一定要听从医生指导。病变早期激光治疗可防止玻璃体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一旦已出现玻璃体出血,且难以吸收,需做玻璃体手术,要听从医嘱。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避免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重要途径。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视网膜,玻璃体,视力,检查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