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年仅42岁!华科顶尖学者因工作积劳成疾去世,刚入选“杰青”发Science

2021-03-17   学术头条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天妒英才、少华陨落!


来源:科研大匠

3 月 14 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发布讣告,我国知名材料学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杰青、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光电学院副院长、光谷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军教授因工作积劳成疾,于 2021 年 3 月 12 日不幸去世,享年 42 岁。


为哀悼周军教授的不幸逝世,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网站已变成黑白色,网站首页醒目的位置正是这位顶尖学者 2020 年 9 月发表 Science 论文的报道。也是在 2020 年,周军教授刚刚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科研事业取得不断突破,正处黄金年华的周军教授突然累倒在了大干一场的路上。

9 月率领团队发 Science,刚刚入选杰青

年仅 42 岁顶尖学者因工作积劳成疾去世


周军,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导、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共党员,1979 年 8 月 23 日出生于湖南郴州;2001 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 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许宁生院士;2007 年至 2009 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王中林院士;2009 年以教授(博士生导师)身份受聘入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2016 年至今担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一职,2021 年担任光谷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介绍,周军 2009 年底正式入职华中科技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领导课题组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能量转换材料及器件研究工作,作为通讯作者在 Science 、 Nat. Nanotechnol.、Nat. Commun.、Adv. Mater.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多项研究工作被 Science、Science Daily、Nat. Nanotechnol.、Scientific American、Materials Today、Physics word、Chemistry world 等专题报道或评论。担任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副主编、中国真空学会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作为程序委员会主席组织大型国际会议 4 次、国内会议 1 次,在美国材料研究会年会(MR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 40 余次。

获 2016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5 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09 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2020),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3)、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4)、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5)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等人才项目和荣誉。

2020 年 9 月 11 日,周军教授团队最新研究进展 “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以 First Release 的形式刊发在了 Science 上。


该研究工作第一署名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博士生余帛阳、段将将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周军教授为通讯作者。此外,论文合作者还包括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丛恒将副教授、周军教授团队多名研究生(谢文科、柳容、庄欣妍、王卉、齐备)、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鸣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等人。

研究团队开发出热化学电池模组原型,在 50℃ 温差条件下驱动了多种商业化电子器件,并实现为智能手机充电,证实水系热化学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为周军教授团队

2021 年 3 月 12 日,周军教授因工作积劳成疾,不幸去世,享年 42 岁。

学校讣告中写到:

周军教授忠诚于我党的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是我国科研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挚爱科学研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做出了多项开创性工作,赢得了学术界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教育事业奉献了全部的青春和热情。

先后入选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人才荣誉称号。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纪念章等。担任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副主编、中国真空学会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

周军教授爱校爱岗,为学校的人才引进、重大科研和仪器平台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周军教授热爱教育事业,躬身力行地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并在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培养了众多高层次人才,包括博士后 15 名,博士生 36 名,硕士生 29 名,其中 12 人获得国内高校高级职称(教授/研究员), 2 人获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多名本科生赴国际著名学府深造。周军教授一生以“天道酬勤,厚德载物”为座右铭,锲而不舍地追求科学真理,脚踏实地、潜心钻研、严谨治学、堪为名师。

天妒英才、少华陨落!周军教授的逝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哀悼并深切缅怀周军教授!

 
东南大学胡伍生教授在南京逝世,终年 56 岁

另据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官网发布的《胡伍生教授讣告》消息,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胡伍生教授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不幸于 2021 年 3 月 10 日 15 时 40 分在南京逝世,终年 56 岁。

胡伍生同志,1965 年 6 月 26 日出生,汉族,江西高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 年同济大学工程测量专业本科毕业,分别于 1988 年和 2001 年获得河海大学水工结构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 起在东南大学任教,2002 年晋升教授。曾任东南大学土木学院测量教研室主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测绘工程系党支部书记、主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工会主席,南京北极测绘研究院院长,全国交通工程测量学术研究会理事长。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们都觉得十分痛心。优秀的中青年专家教授离世。从侧面体现出了目前科研体制与管理方式的不健全。

由于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着技术性人才队伍的严重断档现象。

于是,一大批中青年提前进入了科研领军的战壕,对于责任心强、追求完美的中青年科研领军人物来说,当然不会希望看到自己领衔的团队遭遇失败。但当遇到一些需要持续好多年的重大工程时,压力可以摧垮哪怕是最坚强的人。

如今看来,改革开放初期大胆使用中青年科研人员,人才断档的历史问题似乎是解决了,但这也带来一个弊端:如今,抓住历史机遇的中青年占据了大部分重要的位置,那后来的中青年该如何发展呢?

和上一代比,他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晋升的速度大大地放缓,甚至比正常还要慢,他们遇到了提升的玻璃天花板。

所以,对科技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在从心理自我实现的角度看,超过半数的人对本身工作的满意度一般或不太满意,其中,一般占 46.79%,不太满意占 9.43%,还有非常不满意占0.38%。

这也造成了上位者劳累、后进者忧虑的现象。不管是劳累还是忧虑,都是中青年科研人员健康的主要凶手之一。

对于我们来说,在没办法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真的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工作再忙,日子再累,要合理的安排好自己,不要让疾病或者伤痛到自己身上,才有机会停下来喘息。

毕竟没有身体这个 1,其他一切都是 0。

版权声明  
本文由科研大匠综合自募格学术、武汉广电国家研究中心官网、华科官网、东南大学官网等,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

周军,去世,教授,科研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