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颅脑损伤病人,其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8分者,均适于行ICP监护。
颅内压监护
颅内压 (ICP) 监护是将导管或微型压力传感器探头安置于颅腔内,导管与传感器的另-端与 ICP监护仪连接, 将ICP压力动态变化转为电信号,显示于示波屏或数字仪上,并用记录器连续描记出压力曲线,以便随时了解ICP的一种技术。根据ICP高低及压力波型,可及时准确地分析病人ICP变化,对判断颅内伤情、脑水肿情况和指导治疗,估计预后等方面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因此,神经外科ICU病房,较常应用这一监测技术,国外资料约有1/3的ICU病人采用。其他如神经科儿科、内科、心脏骤停复苏时亦常用。
ICP监测的方式分为两种:
①植入法:通过头皮切口与颅骨钻孔,将微型传感器置人颅内,又称体内传感器或埋藏传感器法。传感器直按置于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内等处,使之与脑膜或脑实质接触而测压。近年来应用新发展的光导纤维传感器装置技术,将此型传感器代替传统压触式传感器,具有“零点“不漂移,更适于连续监测ICP变化的特点。这种方法可用于硬脑膜外、蛛网膜下腔、脑室质与脑室内,且可用于去骨瓣后或小儿前囟门的头皮之上进行1CP监护。
②导管法:一般按侧脑室穿刺引流法,在侧脑室内置人一条引流导管,借引流出的脑脊液或生理盐水充填导管,将导管与体外之传感器连接,通过导管内液体对颅内压传导,及与传感器接通而测压。
凡是颅脑损伤病人,其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8分者,均适于行ICP监护。在诊断上ICP监护有助于原发性与继发性脑干损伤的鉴别。原发性脑干损伤的病人,临床表现严重而ICP多正常。颅脑损伤病人在ICP监护过程中,如ICP逐渐出现上升趋向,并高于5.33kPa,提示有继发颅内血肿的可能,需要紧急手术。ICP保持在正常水平时多无须手术。
在治疗方面,如ICP在2.67 kPa波动,多属一般性脑水肿的反应,首先应纠正呼吸道不畅,控制躁动,保持适宜的体位,发热时应降低体温。如ICP> 3. 33 kPa,持续上升.应开始降压治疗。
人类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称之为中枢神经系统)、颅神经与脊神经(称之为周围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称之为植物神经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它是人体的最高级器官,主宰着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在我们日常诊疗工作中,每天都要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处理各种各样的病症,并回答与其疾病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的常见问题按疾病的类别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广大神经系统患者的寻医问药提供指导和帮助!
——《神经系统病症300问》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