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突然不能上市的AI 独角兽中,最令人意外的依图科技。2020年突然袭来的疫情,曾让这家医疗影像独角兽大放异彩。彼时在接受Tech星球采访时,依图科技曾称在3天内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评价系统”开发,一天内完成部署检测,帮助上海地区新冠肺炎重点收治单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使用的依图CT影像机器完成升级,AI系统能够对病变区域,在2-3秒之内就能完成定量分析。“我们技术确实很厉害,医院医生也说好,但是到掏钱采购的时候就不行了。”高强说道,自己是做技术的程序员,也不知道为何总是投标失败。2020年底重庆一个三甲医院的订单,金额有200多万,最终流标了。这让高强很受挫,手头暂时没了业务。原本这单拿下,其他几单也就稳成,今年自己至少有上千万的业务可做,现在自己要思考是不是该跳槽了。高强认为,也不能都怪商务BD,虽然这个BD已经在重庆这家失败三次了。“你换一个BD就一定能成吗?说不定比他更差。”有内部人士告诉Tech星球,依图杭州医疗团队业务差不多裁了70%,销售差不多已经崩盘。但在部分员工看来,依图是在为上市进行的主动调整,既然短期内无法盈利,那就通过缩减人员减少人力成本。同时业务转向芯片和自动驾驶,以期未来重新登录资本市场时,再讲个有吸引力的故事。依图的困局,主要是计算机视觉在商业化领域的落地难题。这个难题,在CV四小龙中普遍存在。成立最早的旷视就是如此,在港股撤回过招股书,3月12日又转战科创板。不仅资本市场的经历比依图丰富,业务调整的也比依图频繁,从最早的To C 到现在的 To B,刚刚形成自己的三大支柱业务。一位旷视内部人赵明告诉Tech星球,“每次更换业务线,就意味着一些高管的进入新业务的扩招,也意味着一批员工高管的离开。”2019年底,旷视科技行业物联总经理平原离职;2020年, 旷视科技智慧物流引入高级副总裁王银学和大批员工,就是CEO印奇要发力不同业务的结果。综合来看,目前比较纯粹的AI 算法企业,都没有找到爆发性增长的应用行业。对于那些AI硬件企业来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近期,一家仅C轮融资就高达9亿美金的车规级 AI 芯片企业,被某车厂高管朋友圈爆料,其最新的第五代芯片流片失败,并称其后续再搞个忽悠人的“第六代”。坦率说,上述AI芯片企业有很多布局自动驾驶的大企业投资,短期内不至于没钱。但是要知道芯片流片很烧钱,在多家AI芯片企业因为亏损无法登陆科创板的情况下,其2021年下半年赴科创板上市的目标,就未必能实现了。头部AI为了生存都不免慌乱,余下的中腰部AI企业自然都不好过。近期,累计融资上亿美金,主打“AI+HR”概念的e成科技近期就遇到破产危机。3月7日,e成科技发布内部信,宣布公司面临极大的经营困难,3月份所有员工薪酬都不能发,成立“公司运营委员会”接管公司,并明示公司已经进入生死存亡之际。有行业人士对此评价:这家公司口号喊得响,什么万亿招聘市场,用AI重新定义招聘4.0,最后还不是利用爬虫抓简历,用猎头落地业务。从2020年全球知名的AI芯片企业——Wave Computing 公司破产,AI企业再难获得VC亲睐,独立造血不足的情况,第一批AI公司甚至已经开始倒下,现在对于活着的AI来说,能不暴雷已经算是发展行情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