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研究揭示“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是“日间户外活动”。
聚焦两会,我们发现多位委员代表都在呼吁加强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低龄化、重度化趋势愈发明显。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即,我国儿童青少年每2人就有一人近视。根据《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数据,与2019年底相比,2020年疫情发生后,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这些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儿童青少年容易患上近视
基本的眼部结构经常被比作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聚焦在视网膜上的状态称为“正视”,而正视眼球的形状就像一个圆形的球体。
近视眼大部分是由于眼轴伸长造成的。如果患上近视,由于眼轴向后伸长,原本应落在视网膜上的焦点向前偏移,这样就看不到远处的物体了。出生时,大多数人的眼轴都很短,因此处于强烈的远视状态。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眼球也在不断增长,变成正视。如果眼轴进一步伸长就会变成近视。一些人的近视进展甚至会持续一生。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容易患上近视。
儿童近视的原因
众所周知导致近视的原因大致有两种,“遗传”和“环境”。
例如,与父母都未患有近视的孩子相比,父母双方都患有近视的孩子患上近视的风险更高。另外,通过调查性别、年龄、种族、父母的近视情况和户外活动等因素发现,“近用眼”与近视的发生有很大关系。“近用眼”在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行为中很常见,像近距离看电视、看手机平板,近距离看书都属于“近用眼”。
怎样预防近视?
遗憾的是,眼轴一旦变长就无法逆转。因此,避免患上近视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小学到高中的生长阶段,孩子的眼轴伸长快,容易发展成近视,所以在这个时期进行干预尤为重要。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各种研究,但流行病学研究揭示“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是“日间户外活动”。
美国一项对4000名小学生进行的10年随访研究显示,父母都患有近视的孩子,每天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如果少于1小时,那么发展成近视的比例大约为60%。但是,如果每天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的话,患近视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其比例与父母只有一方患有近视的孩子大致相同。也就是说,遗传对近视也有影响,但户外活动的影响更大。
曾有某国外机构对居住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悉尼的6-7岁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进行过对比。悉尼儿童近视的比例约为3%,而新加坡儿童的近视比例约为29%,相差近10倍。两者都是华裔儿童,父母近视的比例也几乎相同。也就是说,没有种族或基因差异。那区别在哪里呢?在于“户外活动时间”。
悉尼儿童每周的户外活动时间为14个小时(平均每天2小时),而新加坡儿童每周的户外活动时间仅有3个小时(平均每天大约25分钟)。
相关研究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是日间暴露在户外的时间,跟光照有关,与是否运动无关。可能原因为:一、强光照射使瞳孔缩小,景深加深,模糊减少;二、光照能增加多巴胺的分泌。虽然高强度光照比低强度光照更有利于抑制近视的发生,但户外和室内的区别,不仅仅在亮度。“户外光是动态光,室内光基本是静态的,动态意味着,眼睛始终在调节,在运动;户外,还意味着更多的远眺,眼睛能得到调节。”
目前,更加深入的研究还在进行中,但专家已形成共识:如果要使户外暴露发挥作用,每天至少要暴露2个小时。
在中国,近年来近视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大家都在提倡“目浴阳光”。其实,增加户外活动不仅有利于近视的防控,对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成长也有着综合益处。但是现实世界中,儿童青少年每日日间活动严重不足,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目前都难以满足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要求。我们期待国家制定有效的防控机制、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中来。除此以外,或许我们还可以寄希望于大数据、基因、可穿戴工具等高科技的助力。
参考资料:
http://www.jksb.com.cn/html/activities/activitiesNotice/2021/0309/169560.html
https://www.nhk.or.jp/kenko/atc_237.html
https://www.nhk.or.jp/kenko/atc_792.html
https://www.360kuai.com/pc/9966158cbdddc900c?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