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手术中心建设之路需要大家共同探索 ……
作者:顾向东 上海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一、我们的困惑与思考
01手术中心规模何为适宜
02规划布局何为科学
无奈——必然近疏有致
03空间参数如何确定
空间可叠加:MDT、一人多诊室理念——通仓手术室;
功能可叠加:承重问题,防护屏蔽的预留。
36——60——100——150,伤口越来越小,手术室越建越大,平面加大是有限度的,关键要做到可变。
手术室本体及设备用房上空高度应预留充足,为悬吊式设备安装及后期更新留出位置。
04人性化的理念如何体现
05当智能化成为一种潮流
智能化≠自动化
06模块化或许是一种出路
07令人头痛的项目管理
什么事令人头痛?
期待着市场主体各方的进一步成熟
08重新审视我们的维护体系
二、我们的探索与实践
01项目基本概况
医院历史沿革
医院规模
医院历史名家
项目实施的背景
改扩建项目概况
总建筑面积:48129㎡,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4630㎡,地下总建筑面积:13499㎡。
建设内容:
新建一幢(地下3层、地上15层)包括急诊急救中心、老年科门诊、手术中心、中心供应室、功能检查、病房等功能的综合医疗建筑(A楼)
留建筑改造成急诊中心诊室及行政办公用房(B楼)
在A楼和B楼之间建设一层连接体,并在武进路上空建设2个过街连廊与南院区连通。
手术中心建设内容:
手术中心建设地点位于改扩建项目A楼三、四层
手术中心:
手术室 25 间
中心供应室、血库、病房
百级层流手术室 10 间
千级层流手术室 8 间
万级层层手术室 7 间
开展手术项类型
13 个临床科室:泌尿、眼科、普外、神经外科、妇科、产科、耳鼻喉科、心外科、整形科、肾内科、计划生育、肝肾、角膜移植
泌尿科:前列腺、肿瘤、男科、结石组
普外:肝胆、胃肠、甲乳组
建设的目的
02项目的难点与特点
易址而建
与中心老院区隔院相望,如何解决人、物流有效沟通?
医院手术室、中心供应室将整体搬迁至北区新大楼
外科病房楼隔院相望
南北院区被武进路分隔
结合附建
位于老年医学大楼内,如何与楼内其它功能有序融合?
场地狭小
建设空间、平面尺寸有限,如何打破平面面积较小的局限?
单层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
柱距最大8.4米,最小5.8米
功能复杂
如何在手术室整体设计上考虑医用功能的适用性及可扩展性?
组织管理
如何组织好净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试运行管理?
一次设计仅解决了平面规模问题
03项目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1打通脉络,让距离不成问题
与老院区的连接
通过连廊构建重要的人员通道以及物流通道连接南北两区,保证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基本准则。
在原外科大楼(中宾楼)增设专用电梯。
与本大楼的垂直沟通
本项目用地紧张而又含保留建筑,因此裙房面积局促。
既考虑独立性又与其它楼层联通。
在平面上布置25间手术室,将三、四层作为手术中心,中间两部洁净电梯减少出入口设置,提高空间利用率。
无缝隙的物流系统
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与人工物品传送相比,更卫生、更安全、更快捷。
智能轨道小车传输系统通过特定的轨道连接设在各临床科室和各病区的物流传输站点,实现部门之间立体、点到点的物品传输。
在手术室,智能小车显著缩短了手术台上冰冻结果的等待时间,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的确定赢得了时间。
2建立手术中心的“生态圈”
总体双层叠加,以两部洁净电梯上下串联,快捷同时实现面积使用的高效性。
设置上下两部洁净电梯,一台作为患者及洁净物在两层之间的竖向交通联系,另一台作为卫生通过后的医护在两层之间的竖向交通联系。
竖向交通与水平流线相结合,形成满足“洁污分流”要求的立体流线体系。
洁污分流 。
医患分层分流 。
供应室的最大化利用。
3优化内部布局,让流线变得清晰
从手术中心人、物流的合理导向入手,设置科学合理的内部分区。
通过连廊与现有院区联通
三层为医护、物流联通口,四层为手术病人的联通口
以此两个联通口为中心,围绕病患、医护、物流三大流线进行内部平面设计
不同类型患者分流
提高手术室运作效率
核心复苏工作站,加强医疗安全
4从细处入手,让对人的关怀无处不在
可变色温灯带
眼科独立准备、复苏区域
脚踏式洗手池
手术部各层均设置无障碍厕所
医护人员休息室、背景音乐系统
手术部餐厅提供自助餐
嵌入式设计
为了应对本工程场地狭小,楼层面积不足的情况,尽量保证医疗使用面积,在满足消防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手术室墙体空腔设置手术器具,同时削减不必要的墙体厚度。每间手术室面积平均增加6%。
部分手术室面积较小,设备布置遵循嵌入式、吊挂式设计,减少设备占地面积,为医疗空间腾出位置。同时也符合手术规范中对于设备布置的要求。
动态垂直回转存储系统
充分利用天花板高度实现最大的存储容量
封闭的存储环境对无菌物品提供有效的保护,防尘、防污、防潮
配合数据库智能提供快速和准确的物品存取
对接消毒供应中心的追溯系统,提示灭菌物品到期时间
智能衣柜
医护人员的衣物通过一卡通、指纹、RFID芯片自助存取。
智能管理系统与HIS对接,控制人员进出手术室。
优化了人员进出手术室流程,提升了医院手术室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改变了医院传统手术室人工发衣的管理模式,规范人员的医疗行为。
5构建与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设备体系
五级手术室
依托硬件基础,配合数据网络的组建,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目标。
安全、高效、易交流、人性化
远程可视
远程示教工作,南北院区远程会诊
手术过程可全程实时传输到会议室、示教室等进行直播,满足教学医院的需求,并可实施远程会诊,得到“现场”指导。更能及时便捷地采集到准确、科学的临床医学数据,便于开展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
整合屏
集中控制医疗设备
包括麻醉机、监护仪器、导航系统、内镜等医疗设备的集成,集中控制,护士在手术房内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所有设备的灵活控制,减轻了工作强度并提高了手术质量和效率。
一屏多用
嵌入式屏幕4K60英寸显示屏,拥有4096×2160的像素分辨率,表面及IP65防护等级可直接擦洗 ü灰阶度可达10bit,效果等同于放射科显示器 ü四分屏同时显示不同设备的影像信号 ü系统具有白屏幕功能,替代传统观片灯。
信息化平台
外科设备信号
基于信息化显示终端,构建信息化平台。
集中管理医疗影像。
根据医院的医疗设备需求,预留了9组各类信号(DVI,HDMI,SHSDI,VGA)输入接口,18根信号线缆。
可以在屏幕上任意切换9路影像信号 。
每间手术室共设置12个网络接口。
对接医院手麻系统。
物理按钮一键切换信号。
无缝接入示教系统,成为示教显示终端的一部分。
使院内各类影像信息(如PACS、RIS、CIS等)、病人信息(如HIS、LIS、EMR等)在同一平台集成汇总。
方便医生对病人信息的提取和确认。
信息化平台为每台手术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支持,为医务人员的工作提升了效率。
医用气体
设置区域压力监视阀箱;终端(质优统一的气口)
当监测气体压力超过额定压力±20%时,即超压、欠压时系统将会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临床紧急报警)。
报警系统具有实时压力报警显示、故障测试诊断功能及断电恢复自启动功能。
气体终端是采用德式标准的具备自封性能的快速插拔式接头,符合DIN13260-2、ISO9170国际标准;
气体插座具备释放泄压的安全功能。
执行ISO 32标准的色标体系,方便气体识别。
采用全封闭防护设计,防尘防静电。
6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指导手术中心的建设实施
组织过程
BIM技术运用
虚拟现实模拟;优化空间布局
管线碰撞 提升吊顶高度
降低成本 减少返工浪费
后期运维 设施设备参数化
科学沟通
——采取项目干系人的管理
表单式管理:在合适的时间,找合适的人,问合适的问题。
团队管理的关键:计划性、完整性、各自的分工和之间的协作条件。
样板先行
建设、检测、试运行的整体考虑
隐蔽验收责任到人,分层移交,分层施工。
气体终端严格按照一气一验的标准,现场检查率100%,会同监理、施工、维保、后勤共同签字确认。
对于涉及医疗安全的电气、医疗气体分项,严格执行专项检查验收制度。
施工观感按照最高的标准执行验收。
分阶段对于手术室医疗设备进行培训。
三、结 语
未来:
实现手术室的模块化(无现场涂装,可拓展)
将净化工程纳入设计与施工总承包的范围
面对着医疗装备、外科术、信息化井喷发展的轮番冲击,现代手术中心的建设已成为一个庞杂到令人生畏的课题。未来的手术中心建设之路需要大家共同探索 ……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