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相关新闻
1
中科院:与合作企业联合研发的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
紧急使用获得批准
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信公众号消息,2021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合作企业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在中国国内紧急使用获得批准,成为国内第四款获批紧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也是国际上第一个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
此前2021年2月22日,乌兹别克斯坦立法院同意该疫苗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紧急使用许可(EUA)。3月1日,疫苗在乌兹比克斯坦获批使用。乌国评价该疫苗为世界上最安全、最有效的疫苗之一。(来源:央视新闻)
2
中国工程院院士:未发现病毒变异
对我国4款上市疫苗效果有明显影响
据环球网消息,针对目前在多国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情况,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1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株对中国已经获批附条件上市的4款疫苗效果产生明显影响。(界面新闻)
3
王军志:中国17支疫苗在临床阶段
其他三个技术路线基本在三期
据澎湃新闻,3月1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表示,目前我国有17支新冠疫苗进入到临床阶段,有4款得到附条件批准,其他三个技术路线也基本在三期临床或者马上进入三期临床阶段。(来源:澎湃新闻)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
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
3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工业和信息化部、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从感染风险分析,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人群来讲,虽然我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仍然存在疫情输入和局部流行风险,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如果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就都有患病可能,部分人群患病后可能比较严重。所以,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能够对个体进行有效保护,对人群也是能形成有效保护,接种疫苗能够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这也是我国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主要的策略,通过降“三率”进行有效保护。(来源:界面新闻)
5
工信部:
中国疫苗原辅料供应能确保疫苗大规模生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目前看,中国生产体系完整完备,现在疫苗生产原辅料供应是有序的,也是稳定的、充足的,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疫苗大规模组织生产的需要。这是确保疫苗大规模生产和保障接种需求供应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信部和相关部门建立了很好的高效对接机制,使疫苗不仅生产有保障,同时对疫苗运输、供应也是有保障的。(来源:界面新闻)
6
中国“疫苗护照”如何获国际认可?
卫健委:在研究相关政策
有记者问到中国“疫苗护照”的国际认可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回应称,现在我们在做这方面的工作,首先是高度关注各个国家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所采取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包括关于接种疫苗后的人群国际通行的问题。第二,在积极研究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在不断的完善,尚在研究,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在牵头该项工作。政策出台后,会及时向社会发布。另外通过这些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国际交往和交流。(来源:界面新闻)
7
阿斯利康称无证据显示新冠疫苗会增加血栓风险
据彭博3月15日消息,阿斯利康公司表示,无证据显示新冠疫苗会增加血栓风险,并且无证据表明血栓性事件是由疫苗引起的。阿斯利康公司在声明中还对新冠疫苗的安全性作出保证。(来源:界面新闻)
8
韩防疫部门初步认定14例死亡病例与疫苗无关
韩联社消息,经初步调查,在韩国境内接种新冠疫苗后死亡的16人里,又有6人的死因与疫苗无关,加上此前认定的8人,共有14人的死因与疫苗无关。
韩国新冠疫苗预防接种推进团15日在例行发布会上公布上述调查结果。推进团表示,已对与6例死亡者在同一天同一机构接种疫苗者进行了异常反应调查,但未发现严重异常反应,因此认定疫苗有质量问题或接种操作不当的可能性不大。
此次调查的6例中4例已有收集信息可供分析,其余2例将基于尸检结果重新分析。6例中5例在疗养医院接种疫苗,另1例在医院级医疗机构接种。其中有2例是60多岁,4例是50多岁。
6例中从注射疫苗到死亡的时间最短3天,最长8天零6个小时。据调查,死因很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恶化引起的心衰、房颤、肺炎。(来源:界面新闻)
9
韩国接种疫苗异常反应病例中
女性和年轻人居多
韩联社消息,据韩国新冠疫苗预防接种推进团15日消息,韩国本月7日至13日接种新冠疫苗的26.9047万人中有4757人报告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其中女性和年轻人居多。
按性别来看,报告疑似异常反应病例的女性占2.1%,高于男性1%。按年龄段来看,20多岁3.6%、30多岁1.7%、40多岁1.2%、50多岁0.8%、60多岁0.5%。年龄越小,报告异常反应比例越高。
从异常反应症状来看,肌肉酸痛占63.5%,其后依次为发热(60.7%)、头痛(40.6%)、发冷(36.7%)。按各机构的报告率看,疗养医院以5.3%最高,其后依次为医院级以上医疗机构(2.2%)、疗养设施(0.9%)、一线防疫工作人员(0.4%)、新冠定点救治医院(0.4%)。按疫苗种类来看,阿斯利康疫苗1.9%、辉瑞疫苗0.4%。(来源:界面新闻)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