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肝炎、胃炎.....这些“炎症”离癌症有多远?

2021
03/16

+
分享
评论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A-
A+

一般来说,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嗓子发炎、病毒性肝炎、肠胃发炎……很多人都会被炎症所困扰,它是我们最熟悉又最陌生的一种“病症”。你可能觉得炎症只是小毛病,但如果身体长期处于“发炎”状态,可能会诱发包括癌症在内的一系列严重疾病。

医学上,癌症,是指恶性的肿瘤;炎症,是指机体对组织细胞损伤的反应。表面上看,两者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有研究表明:约1/5的癌症患者遭受长期慢性炎症刺激,4/5的癌症患者找不到慢性炎症背景,但其癌症组织内有炎细胞浸润。

简单总结,就是炎症有时是引起癌症的因素,而有时,炎症是癌症的伴随现象。




肠炎→肠癌

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庄競说:结直肠黏膜慢性炎症可引起黏膜隆起样病变,这种病变被称为结直肠息肉或腺瘤。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息肉或腺瘤可能会导致细胞发生突变,形成癌变(结直肠癌),但只要及时就医,定期观察随访,可防止癌前病变向癌进展。”


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即: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改变,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5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预防建议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戒烟戒酒,避免烟酒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肝炎→肝癌

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马超说:“肝炎病人转变为肝癌的概率约0.3%。在肝癌早期大多数人也是没有症状,因为在肝脏的内部没有感受疼痛的神经,只有肝脏的表面被膜才有感受疼痛的神经,所以只有肿瘤长得很大,或者侵犯了肝脏的被膜才能感到疼痛,可这个时候发现大多数已经到了晚期。”


高危人群








 

 

1、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2.、过度饮酒。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4、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5、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6、有肝癌家族史人群。


 

预防建议


 

 

 

 

 

 

●慢性肝炎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减少饮酒;食物尽量清淡,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防止发霉食物的摄入。



 

 

胃炎→胃癌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剑说:“一般来说,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算是最平常的胃病了,时间一长,它会慢慢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当胃炎反复发生,胃黏膜反复受损又修复,胃里会长出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经过前几步的逐渐发展累积,慢慢胃癌就来了。  

 

高危人群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如高盐饮食、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预防建议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尤其是避免腌渍食物和霉变食物摄入,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

●积极防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定期体检,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处理。

●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和进食过烫的食物。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胃炎,肠炎,肝炎,癌症,饮食,肿瘤,黏膜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