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牛津大学已证实:运动越多,「心血管」获益越大

2021-03-15   乐普国际医疗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80%的心血管病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运动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9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统计数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到3.3亿。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伴随着衰老、不良生活方式而来的表现,总是将人不断推向心血管病的“深渊”。

有一点值得庆幸的是,80%的心血管病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运动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前已有广泛的研究显示,身体活动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负相关。但究竟其中的关联度有多大呢?

近期,英国牛津大学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在《PLOS Medicine》上发表,报告显示,运动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好处没有上限。运动得越多,心血管获益越大。

该团队从英国生物库队列超过50万名参与者中,筛选出正确佩戴加速度传感器的9万余人,并对他们进行了平均5.2年的随访调查。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提供的数据,研究团队对参与者进行了四等分。比如,每周中等强度运动超过927分钟的,划分为运动量最高的前25%人群;低于524分钟的,则是运动量最低的25%人群。

结果显示

锻炼身体不仅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而且这种关联没有阈值。

也就是说,运动量越多、强度越大,对心血管的获益就越明显,比如:

参与者中等强度运动量最多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运动量最低者相对下降54%有关;

如果换成高强度或运动总量最多,相应的风险会下降59%和53%。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特里·德怀尔说:“虽然大家都知道运动对心血管有益,但却没想到好处比预想的还要多。”

即使达不到运动量最多或强度最大,只要有一定的中高强度运动,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有关,所以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是有理有据的,而且没有上限。

《中国全民健身指南》建议,人们应每天运动半小时至一小时,每周最好能够积累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积累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

大家可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类型的运动。且为了使运动效益最大化,以下这1~5级运动每周都应完成。

1级:中等强度日常运动

相当于每天快走30~60分钟。这类活动主要包括走路、园艺活动、打保龄球、做家务、逛街购物等。

平时可多走路,最好每次能坚持30分钟以上。家务劳动中,擦窗、拖地、洗衣服都能起到不错的运动效果。 

2级:高强度有氧运动

包括慢跑、游泳、登山、有氧舞蹈、骑车上下班、爬楼梯等。每周3~5次,每次20分钟以上,运动心率要达到目标心率。

3级:高强度竞技运动和休闲运动

运动类型包括网球、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以及滑冰、滑雪、跳舞等休闲运动。这类运动既可以锻炼心肺功能,还能陶冶情操。

体重较重的人,可以首选游泳,以减轻关节负重。

4级:肌肉适能运动

每周2~3次,每8~12个动作为1组,主要肌群做2~4组。

运动类型有依靠器械的抗阻训练和自身负重抗阻训练等。适合日常训练的有弹力带和哑铃负重练习。

5级:柔韧性运动

这类运动主要包括动态拉伸、静态拉伸、瑜伽等,可在每次有氧运动或抗阻训练后进行,主要肌群做2~4次,每次持续15~30秒。

相对而言,年纪越大,拉伸难度越大,但老人忌用力过度,也不要突然做大幅度的拉伸动作。

运动前建议适当热身一会儿,以动态拉伸为主;运动后以静态拉伸为主,以消除疲劳,帮助体能恢复。

心血管疾病,运动量,高强度,风险,拉伸,负重,肌群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