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口罩可戴,全拜这个男人所赐!

2021
03/15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官方微信
A-
A+

张文宏表示,今年年底想彻底摘掉口罩非常困难。 张伯礼称,预计至少到明年开春后,应该就可以摘口罩了。 什么时候可以摘掉口罩?已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期待。

张文宏表示,今年年底想彻底摘掉口罩非常困难。  

张伯礼称,预计至少到明年开春后,应该就可以摘口罩了。

什么时候可以摘掉口罩?已成为每个人心中的期待。

2019年12月30日晚网络流传两份落款为武汉市卫健委的文件,文件透露,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2019年12月31日上午, “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疑似SARS”一事引发关注。 

2020年1月1日起,华南海鲜市场已经休市整治。武汉市公安局通报称,8名散布谣言者已依法查处。 

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接受媒体连线表示,目前可以肯定,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 

一时间,口罩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常防护用品变成需要抢购甚至出现脱销的“香饽饽”。

有人为此,日夜操劳,只为将其送往抗疫一线;有人也为此动了邪念,一时间各种假口罩流行于市。

就是这个让人欢喜、惹人忧的口罩,全都要“拜这个男人所赐”。

 
口罩背后的男人  
首先,必须要感谢这个男人,同样,这个男人也同样值得全世界的敬佩。
3月10日,谷歌首页以涂鸦插图形式纪念华裔医生伍连德诞辰142周年,向这位外科口罩先驱致敬。CNN、新闻周刊、今日美国等多家媒体也纷纷发文致敬。
 

 

 
(国外媒体发文致敬伍连德医生)  

 

 
一百年多前,这名华裔流行病学家发明了一种口罩,就是如今广为人知的N95口罩的前身。他创立的种种防疫措施,沿用至今。
纪念华裔医生伍连德诞辰142周年这天,谷歌说:   “伍连德医生是医学进步的坚定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努力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公共卫生,而且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公共卫生。生日快乐,口罩医生,伍连德医生!”  

伍连德是谁?  
1879年3月10日,伍连德出生在马来西亚马来亚槟城的一个中国移民家庭。父亲是台山移民,曾做过金匠。他母亲是出生在马来西亚的第二代华人,有客家血统。
 
他在槟城完成早期教育。1896年,他获得女王奖学金并被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Emmanuel College, Cambridge录取。

先后在剑桥、   伦敦的圣玛丽医院、利物浦热带病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德国哈雷大学学习和实习。 

1903年,伍连德回到马来西亚。不久,他与民国革命领袖和教育家黄乃裳的女儿Ruth Shu-chiung Huang结婚。

 

1907年,伍连德医生开始为清朝政府工作,一家搬到中国。

 
鼠疫斗士  
就在搬回中国不久的1910年冬天,中国东北内蒙一带开始流行一种未知传染病,最早患病的是经营土拨鼠和毛皮的商人。该病极为凶险,死亡率高达99.9%。这是满洲和蒙古肺炎鼠疫大流行的开始。清政府委派伍医生前往哈尔滨调查。  
  当时被称为“死亡之城”的哈尔滨,最终只有伍连德来了。  

所有外国人都不相信这个华裔医生,   认为中国人不会对神秘的瘟疫提出任何有价值的见解,只是礼节性地接见了这位清朝政府派来的大员——伍连德。

但伍连德用英语告知对方,   他本人已经通过尸体解剖、样品观察以及细菌培养,得出了此地流行鼠疫的结论,并阐述了该病菌是通过呼吸和唾液传播方式,建议俄方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俄籍医院和病人采取隔离的方式,以避免瘟疫进一步扩大传播。 

伍连德医生还希望   能拨一些火车车皮,便于对染病者进行隔离。  

除此之外,他与政府合作建立了检疫站和医院,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对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毒。他还指导病人自我隔离。 
另外,他着手为那些无法避免与潜在感染者直接接触的医疗专业人员和其他重要工作人员开发一种简单有效的个人防护设备。当时,简单的一层的外科手术口罩已经在西方广泛使用,但是,它是防止医生意外污染开放伤口的一种方法,旨在保护病人而不是医护人员。  

  伍医生在外科口罩外面增加了几层用纱布和棉花做的空气过滤层,可以在吸入空气之前截留并吸收载有病原体的空气中的微滴,这使口罩首次具备了双向防御功能。他还加强了口罩系带。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发明演变为如今的N95面罩,这是当今医护人员最常用也最有效的的预防空气传播疾病的个人防护设备。

 
他让人制作了几万只这样的口罩,鼓励医务人员和其他人戴上它来保护自己。
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广泛使用口罩来控制流行病。
 
毫无意外地,它也遭到了一些抵制:作为专家来到疫区的法国知名医生GéraldMesny拒绝戴口罩,该医生很快感染鼠疫并于两天后死亡。

这大概是在疫情下,一个傲慢加无知导致致命结果的早期例子,当然不是最后一个。时至今日,在某些地方,口罩依然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另外,必须提及的一点是,他说服了官员批准火化尸体,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无法接受,火化瘟疫尸体最终成为这一流行病的转折点。火化开始后的几天,鼠疫开始减少。

在伍连德医生的领导下,在上任四个月内,这场被称为满洲瘟疫的大流行结束。这场瘟疫造成大约60,000人死亡,最后一例病例记录于1911年3月。

 
在与致命的肺炎鼠疫的斗争中,伍连德医生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并建立了许多基本的公共卫生程序和创新技术。戴口罩、限制人群活动、自我隔离、加强环境消毒等,一百多年来,这些防疫措施在世界范围内帮助人类抗击瘟疫,包括我们目前的对付的新冠病毒。
 
口罩英雄 
就是在这场扑灭鼠疫的战役中,伍连德发明了一款“伍氏口罩”,这款口罩是近代中国防疫战的产物。

它是在两层纱布中间夹了一层脱脂棉,由于脱脂棉比较致密,可以过滤带有鼠疫杆菌的飞沫,起到了预防鼠疫传播的效果。

这种“伍氏口罩”在扑灭鼠疫的战役中起到了保护防疫人员和百姓的作用,保证了扑灭鼠疫的成功。在1911年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伍氏口罩”被各国专家称赞:“伍连德发明之面具,式样简单,制造费轻,但服之效力,亦颇佳善。” 

在covid-19出现之前的一个多世纪里,伍连德医生率先使用口罩来控制流行病。

伍连德医生的曾孙女刘善宇医生写了一本关于他的儿童读物,名为《蒙面英雄:伍连德医生的故事》。

 
刘医生告诉谷歌:“很高兴谷歌庆祝我曾祖父的生日。一个多世纪前,他帮助中国击败了瘟疫,他创建的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一直沿用到我们与COVID-19的战斗中。
“这是他开创的技术,从灾难中救出中国乃至全世界。我和我的姐妹们小时候就知道我们曾祖父,瘟疫战士的故事。他是我们的英雄。我们希望他的故事以及他所介绍的公共卫生习惯和措施能够帮助挽救现在和将来的生命。”
 
从当年到现在,他都是个英雄,用口罩拯救了人类的英雄。
感慨什么时候能摘掉口罩之余,我们也在感慨,口罩背后的这个男人,让我们在突发疫情面前,有了抵御的勇气和智慧。

来源:健康界

本文综合自陌上美国、新京报、健康界、维基百科

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上方

您的每次“”和点“收藏”都是我们的动力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口罩,伍连德,医生,鼠疫,中国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