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该研究揭示的与器械助产相关的危险因素中,可变或可改善的因素有使用前列腺素诱导分娩、硬膜外镇痛前其他镇痛药物的使用、爆发性疼痛、运动阻滞以及宫口开全时停止硬膜外输注。
硬膜外镇痛是解决分娩疼痛最有效的方式。目前认为,硬膜外分娩镇痛不会增加剖宫产的风险,但与大剂量催产素的应用、较长的第一和第二产程有关,而且器械助产分娩的风险增加了将近三倍。器械助产分娩可能会导致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例如产妇盆底损伤或新生儿颅内出血。器械助产分娩失败与产妇不良分娩结局相关,产妇也更有可能行剖宫产手术。
KK医院的这项研究探讨了与器械助产风险增加相关的、包括产妇、分娩和硬膜外镇痛三方面因素。在这家新加坡最大的妇儿医院中,大约40%的产妇分娩使用硬膜外镇痛。器械助产阴道分娩率为12%,这与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公布的数据相似,发生率介于10%~13%。
该研究发现,高年资麻醉医生实施的分娩镇痛反倒与器械助产风险增加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在产科情况复杂的产妇、分娩困难或硬膜外操作困难时,高年资麻醉医生更有可能参与到产妇的管理中。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来解释这种相关性。
先前的研究发现硬膜外镇痛与延长的第二分娩产程及器械分娩率增加之间存在关联。KK医院的这项研究为这一观察结果提供了支持,在器械助产组第二产程的平均时间为98分钟,而自主分娩组的平均时间为57分钟,假设这种关联的合理性是由于硬膜外镇痛引起的运动阻滞所致,因为这种运动阻滞可以导致盆底肌肉驱动力减弱,因此需要更长的分娩时间。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与宫口开全即停药相比,第二产程持续硬膜外镇痛并不延长产程、并没有增加器械助产率,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接受硬膜外镇痛的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后,相当多的产科医生和助产士仍然会停止硬膜外镇痛,认为硬膜外局麻药可能引起的运动阻滞会影响产妇用力、影响子宫收缩、盆底肌肉松弛导致胎儿旋转不良。但KK医院的这篇研究却发现,在宫口开全时停止硬膜外输注反而会增加器械助产分娩的风险。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一观点。之前南京妇幼保健院的大样本研究显示,在宫口开全就停止硬膜外药物输注,除了可能导致产妇满意度下降外,对产程以及其他产科结局都不会有影响。所以,在这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寻真相。
在该研究揭示的与器械助产相关的危险因素中,可变或可改善的因素有使用前列腺素诱导分娩、硬膜外镇痛前其他镇痛药物的使用、爆发性疼痛、运动阻滞以及宫口开全时停止硬膜外输注。今后的研究可以关注对这些可变因素的调整是否能降低器械助产率。
编译:聂晶晶 黄绍强
1. Au-Yong PS, Tan CW, Tan WH,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instrumental vaginal delivery in women with epidural analgesia for labour. Eur J Anaesthesiol 2021; 37:1–8.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