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见闻录-2】骨质疏松用药与骨质疏松骨折三问

2021
03/15

+
分享
评论
杏林帮官媒
A-
A+

骨质疏松预防是关键。

文章转载自:足踝医家

前期的内容,

我们介绍过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的发生本身就是自身成骨能力与破骨能力的平衡关系被打破,

从而导致成骨能力不足或者破骨能力旺盛所导致的骨量丢失。

很多老年人摔倒所致的骨折,

大多数都属骨质疏松性骨折。

针对骨质疏松的治疗,

无非分为两种,

一种是增强成骨(PTH、骨硬化素抗体),

一种是抑制破骨(双磷酸盐、降钙素、地舒单抗),

通俗的讲就是一边开源,

一边节流。

然而今天的门诊我却碰到了三个骨质疏松患者,被他们问了三个发自灵魂深处的问题,可能这些也是广大骨质疏松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所以就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患者甲:“既然是骨质疏松,那我一边用促成骨的药,同时再用抑制破骨的药,是不是我的骨量就恢复的更快了?”

门诊经常会被患者这样问到。答案是否定的。目前的循证医学并不支持这两种药物合用可以对骨量的增加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带来收益,反而合用之后不仅对肝肾代谢造成负担,而且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患者乙:“我都吃了1年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了,为什么还是发生骨折了?”

发出这个问题的患者一般都会带有怨气。“病也看了,药也吃了,还是骨折了,医生这治了和没治一样啊!”是的,这种患者在临床也很常见,作为医生的我们有时也很无奈,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并不是神丹妙药,吃完就分分钟立刻见效,能坚持治疗1年,骨量没有继续下降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用药是一方面,预防则更为重要,所以平时还是要注意预防跌倒,健康饮食,多晒太阳,适量运动。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善,有时可能比服用药物更加切实有效。

患者丙:“那发生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抗骨质疏松药物还要继续吃吗?”

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有很多,一则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因制动的原因,骨量会丢失的更快,二则循证医学也证实骨折后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并不会延迟骨折的愈合,反而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骨折部位的骨密度,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所以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应与骨质疏松骨折的外科干预同时进行,如果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前就已经在接受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骨折愈合期间就更不建议停药。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巧合的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治未病的原则在骨质疏松这个医学新命题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骨质疏松预防是关键,也就是治未病;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正是治欲病;而已经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了,我们只能通过抗骨质疏松的综合治疗进行干预,这就是治已病。然而相较于治未病,治已病往往要耗费更多的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治病于未病之时,古人诚不欺我也。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密度,门诊,用药,骨折,预防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